黎安琪
摘 要:以豎笛進課堂為主題,結合課堂實踐,談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運用豎笛幫助學生學習音樂,如何使學生喜歡上豎笛,讓豎笛成為孩子們音樂學習的好伙伴。
關鍵詞:興趣;節(jié)拍;節(jié)奏;視唱練耳;二聲部
樂器進課堂,提高學生藝術素質已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學生通過學習器樂,能夠做到眼、手、耳的協(xié)調,既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又開發(fā)了他們的智力,也是學生用以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陶冶高尚情操的手段。應該說,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如何運用豎笛輔助老師上音樂課,讓豎笛成為學生音樂學習的好伙伴。在幾年的豎笛教學中,我有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運用豎笛的演奏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澳睦餂]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笨上攵?,興趣在學習中是多么的重要。但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只是在被動地重復進行老師“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彈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動。這種單一的教法和學法使學生沒有真正自己去嘗試,去感受音樂的元素,因此,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時,我把豎笛帶進音樂課堂,然后根據學生的喜好,把一些學生熟知的、動聽的歌曲改編了一下,進行范奏,讓學生領略豎笛獨特的魅力。如:《希望》《茉莉花》,My Heat Will Go On,《歌聲與微笑》《我們多么幸?!返?,學們個個都聽得入了迷,恨不得馬上就學會。從此,上音樂課學生就把豎笛帶在身邊,豎笛成為學生上課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成為他們學習的好伙伴。
二、讓學生感受豎笛能幫助他們學好音樂
1.豎笛能幫助學生學好節(jié)拍、節(jié)奏
興趣是基礎,但光有興趣是學不好音樂的。一首歌要演唱得好,演奏得好是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的。節(jié)奏和音準是唱好一首歌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只用傳統(tǒng)的方法教樂理,老師講學生聽,或者學生跟著老師打拍子,學生會覺得很枯燥、很悶,學得也不扎實。我們有了豎笛這個音樂學習的工具后,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在吹奏基本練習時就可以練習兩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也可以分組接龍吹奏,“雙吐”可結合八分音符學習,“三吐”可結合三連音學習,而且這樣練習可以訓練學生的內心節(jié)奏,一舉兩得。
2.豎笛能幫助學生做視唱練耳練習,訓練音準
鋼琴是練習音準的最好的助手,學生通過多聽鋼琴,多跟鋼琴唱,音準才能不斷提高,但在沒有鋼琴的情況下,豎笛就能幫上大忙了。教師可利用豎笛循序漸進,先讓學生聽一音,唱一音,漸漸地提高標準,讓學生先聽標準音la,然后唱其他音,再用豎笛做校正。但豎笛在變化音上跟鋼琴相比還是會存在偏差,但教師可以揚長避短,多用豎笛做基本音的練習,等基本音唱得很標準了,再用鋼琴做變化音的練習。教師還可以利用豎笛方便攜帶的優(yōu)點,布置學生回家多練習,畢竟不是每個學生家里都有鋼琴的,課內課外的結合,能更快地幫助學生進行提高。只要讓學生感受到豎笛對他們的幫助,自然而然豎笛就會成為孩子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
3.豎笛能輔助學生練習二聲部
在中高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已經出現了二聲部的歌曲。畢竟一個班里的學生音樂基礎不同,不是經過篩選的合唱隊員,除了指導學生欣賞外,唱好高聲部外,要完成看似簡單的二聲部演唱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有很大難度的。如果只是靠一遍一遍地練,只會讓學生對歌唱失去興趣。這時,我運用豎笛做二聲部的旋律,讓學生唱一聲部,我用豎笛吹奏二聲部,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二聲部的效果,引起他們的興趣。再讓學生學吹二聲部的旋律,熟練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演唱高聲部,一組吹奏二聲部。通過豎笛和演唱的結合,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二聲部的效果。然后再進行二聲部的歌唱教學。這樣以豎笛為橋梁,循序漸進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樣,在合唱訓練中,一開始的分聲部唱和弦的訓練也可以運用豎笛作輔助,這對于合唱基礎薄弱、音準不好的團隊起到了不錯的訓練效果。
4.豎笛給歌曲作伴奏,豐富歌曲演唱的效果
一般的伴奏就是加手部、腳步動作,加小打擊樂器,現在既然有了豎笛進入到音樂課堂中,何不更充分地運用它作歌曲的伴奏,使歌曲的表現力更加豐富?用豎笛作歌曲的伴奏要注意盡量簡單,還要注意與演唱配合。簡單的目的是不要讓加了豎笛的伴奏成為學生演唱的負擔,在演唱時加上簡單的幾個長音作鋪墊,而在演唱的長音處填空,需要注意的是整體的效果,而不需要吹奏得有多大的難度。
三、豎笛能幫助學生欣賞民歌,學唱民歌
相信很多老師跟我一樣都有一個煩惱,就是一教到“多彩的鄉(xiāng)音”這部分,學生就不很喜歡學,也不太愿意學。當他們一聽到范唱時,一聽到那種原汁原味的、特具民族特色的唱法時,就會忍不住地笑出聲來,這種現象在高年級尤為普遍。究其原因是學生覺得這種唱法很怪,也因為他們生長在這個年代,沒有接觸或很少接觸民歌,也因為這樣,他們抗拒去學習這些對他們來說是“怪”的音樂。但中國的民歌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旋律是多么的優(yōu)美動聽,如果因為學生覺得“怪”而不去學習這些音樂,對學生來說是多么的可惜,中國的民歌也很難得到傳承和發(fā)揚。這種情況下,我改變了先學唱歌曲再用豎笛伴奏的教學流程,改為先學習吹奏歌曲的旋律再學唱歌曲。當學生聽到豎笛悠揚的聲音響起時,一個個都定神了,原來《瀏陽河》的旋律是多么的優(yōu)美婉轉,《沂蒙山小調》的旋律是多么的自豪、親切。通過運用豎笛先學習吹奏,讓學生感受到旋律的美,再學唱歌曲,學生慢慢地進入了民歌的世界。即使是下了課,放了學,孩子們也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笛子,吹奏起他們心愛的旋律。
豎笛教學已經是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器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作為音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豎笛,建立起學好音樂的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豎笛的樂趣,保證器樂教學的全面推進,讓豎笛成為孩子們音樂學習的好伙伴,讓豎笛伴隨孩子們度過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