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英
摘 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基礎,以語文學科塑造人的獨立品格與所需能力為基礎”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所提出的,也是語文課程價值的體現(xiàn)。所以,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語文教學的研究工作,要從多角度、多活動入手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而在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學生從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能力;積累;人文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的課程,是學生健康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但是,在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語文課堂僅僅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考試能力的提高,導致語文課程的價值根本得不到體現(xiàn)。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也為了確保語文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xiàn),在“核心素養(yǎng)觀”的深入實施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從多角度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進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積極參與探究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同時也能確保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研討,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一、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下語文教學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之一,也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一線教師要通過恰當活動的組織來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而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確保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xiàn)。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為例。
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問題探究式教學法,首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的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小興安嶺的四季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一座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接著,組織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組織語言說一說小興安嶺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切記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表述,而不能簡單地照搬教材中的原話,這樣是不利于學生語言組織的,也不利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
二、語文積累的培養(yǎng)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積累就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活動。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文本中的一些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對文本中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積累,進而在提高學生寫作質量的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閱讀《桂林山水》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進行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進行了積累和分析,如: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組織學生對這一句話進行解讀,并在閱讀中進行積累,比如:分析該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即:“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的排比句;再對每個小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比如:“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中將“水”比作“翡翠”,以鍛煉學生的解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當然除了對句子進行解讀之外,我們還要對其進行仿寫或者是有意識地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三、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展現(xiàn)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深入地展示語文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健康地成長做好基礎性工作。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為了確保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對這篇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的理解,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片斷如下:
師:為什么會對同一篇文章進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生1:因為父母的觀點不同。
生2:因為母親比較喜歡巴迪。
生3:父親對巴迪比較嚴厲。
……
師:是的,父母觀點的不同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愛。但是,母親比較喜歡巴迪這個觀點大家認同嗎?意思是說父親不喜歡巴迪嗎?
生1:是的。
生2:不是的。只是父母的喜歡方式不同。
生3:不是的。父親也是喜歡巴迪的,因為文章最后巴迪說“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p>
……
引導學生在這樣的交流中去感受文本中所表達的兩種不同的愛,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而且對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從多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確保學生在自主發(fā)表觀點中形成基本的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健康地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錦華.加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情感讀本(中旬刊),2016(8).
[2]胡曉容.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yǎng)教學[J].科學咨詢,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