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了體育教學的改革。要求教師以生為本,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教學理念應用于體育課堂。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在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為本,用相應的策略完成體育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以生為本 策略
引言
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搭建教學情境等方式,進行教學,實現(xiàn)寓教于樂,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課堂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從而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zhì)量。[1]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改變課堂氣氛,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為初中體育教授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體育技巧,這些技巧內(nèi)容過于單一,如果用簡單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只是由教師講解這一動作包含的技巧,然后給出示范,最后展開集體練習,課堂學習氣氛低沉,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氛圍僵化,并且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好動的年紀,不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會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讓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朋友,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而插入教學情境的時間要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適當?shù)臅r間插入,讓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2]
比如,教授不同的運動技巧時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像是立定跳遠,剛剛上課時,教師會統(tǒng)一講解這一動作的技巧,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隨后,展開課堂訓練時,教師可以插入課堂游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或是走步練習,這一動作對于學生來說,動作單一,長時間訓練這一內(nèi)容,課堂教學就會逐漸僵化,因此,教師可以引入音樂,把音樂的節(jié)拍和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播放與停止,完成課堂訓練;像是快速跑,教師除了可以在課上組織小組比賽,把學生分成數(shù)個小組,按照小組的方式,讓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課上所學的各項技巧,同時,還可以組織接力比賽,讓學生在一定的距離內(nèi),站在各自對應的位置,利用接力的方式,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從而讓班級學生全部參與到課堂教學;對于彎道跑,教師可以拿出教學用具,把跑步路線設計成“8”字形,要求學生按照“8”字的方式,展開練習,掌握技巧,完成課堂教學。通過這些游戲化比賽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讓其形成“我要學”的概念。
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因材施教
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其主動思考。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合理提出問題。并且,初中生雖然處于一個好動的年紀,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各不相同,特別是男生和女生本身的差異性,為此,教師要因材施教,不可以一概而論。
比如,教師教授投籃技巧時,男生的積極性會很高,而女生則會相對較低,此時,教師即可把學生按照男女搭配的方式,把學生分成數(shù)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實力基本相同,以小組的方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參與比賽?;@球有很多種投籃方式,教師可以提出:原地與跳躍投籃,哪種投籃方式命中率更高,或是投籃時是手腕用力,還是手臂用力,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小組對抗的方式,進行比賽,通過觀察其他人的動作,掌握籃球運動的技巧,最后考核時,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投籃的方式,男生需要投進10個球才算是及格,而女生7個球為及格。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形成體育思維,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讓課堂效果達到最優(yōu)。
三、開展新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對于體育教學,教師不可以采用原有的評價方法,而是要從不同方面給出評價標準,像是知識、態(tài)度、體能等,創(chuàng)新評價形式,不要只從教師的角度給出評價,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進行評價,同學間互相評價,最后由教師給出綜合評估。[3]
初中學生仍處于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希望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認可,喜歡聽到表揚的語句,而不是批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制定相關的策略。因此,教師除了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上的問題時,也要發(fā)現(xiàn)其學習的優(yōu)勢與長處,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鼓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強其自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努力學習。在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中,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就會在其他學生面前指出他的錯誤,用嚴厲的語氣和語言,給以批評,讓學生的自尊受挫,缺少自信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的效果變差。為此,初中體育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要用委婉的表達方式指出,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用不同的溝通方法與其溝通,讓學生對自己有客觀的分析,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此外,因為初中生對體育技巧的掌握有高有低,持有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這些都會影響學生最后的評價結果,要求初中體育教師不要只把課程最后的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標準,對學生整節(jié)課的學習給出評價,而是根據(jù)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的態(tài)度,或是課上的體能、是否具有集體意識等方面,進行分析,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整體的分析,給出評價,然后讓學生互相評價,再由教師給出評價,綜合三方面的評價,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
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以生為本的策略包括以下三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因材施教,開展新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通過這三種策略,可以改變體育課堂僵化的課堂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身體素質(zhì),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
參考文獻
[1]陳全意. 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有效策略[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10:29-30.
[2]林葉. 初中體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3,08:69-70.
[3]劉強. 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作者簡介
李大權,出生日期:1972.11.26,性別:男,籍貫:遼寧省撫順市,學歷:大學本科,專業(yè):體育,職稱: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