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芝
摘 要:繪本是指那些以繪畫為主,并且附有一些簡單少量文字,甚至一字不附的書籍。百度詞條解說,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yǎng)多元智能(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qū)別)繪本是發(fā)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但是如果教師不能給予孩子們恰當?shù)姆椒ㄖ笇В⒆觽冎皇呛唵蔚匕牙L本閱讀當做普通的圖書翻閱,造成的信息和資源浪費,實在可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繪本閱讀教學 提問策略
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jīng)成了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但在國內(nèi)的大陸地區(qū),繪本僅為起始階段,目前在比較先進的大中型城市的學校等教育機構中,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繪本憑借著自身簡潔、清晰、生動、形象的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成為給孩子們進行閱讀啟蒙的基礎讀物。但如果在推廣繪本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不能給予孩子們恰當?shù)姆椒ㄖ笇?,孩子們只是簡單地把繪本閱讀當做普通的圖書翻閱,造成的信息和資源浪費,實在可惜。沒有明確繪本閱讀的價值所在,沒有掌握恰當?shù)拈喿x技巧,也是大部分孩子雖然讀了很多繪本,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卻毫無長進的癥結所在。
如果在幼兒園階段,作為語言老師指導孩子閱讀繪本,要求孩子們能夠對繪本描述的故事有很好的描述,甚至能夠自編自演講故事,那么,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我們對孩子們的閱讀要求是不是又應該上升一個層次?低年級的孩子應該能夠通過經(jīng)常性地對繪本進行精讀式閱讀訓練,在對書本結構、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上,口語表達、人物性格特點、故事起因經(jīng)過的分析上,相應比學前階段的孩子完成一個閱讀能力的質(zhì)的飛躍。
那么,就繪本而言,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到底要怎么讀才能引導孩子們的思維方式,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獲得更全面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首先,教師的預習至關重要。教師的預習跟日常備課一樣,是對一本書的了解,因為對低年級孩子的學情和對書本有所了解,才能引領孩子們更好地進行閱讀。這些預習的內(nèi)容包括:整本繪本的結構、故事內(nèi)容的分享、中心思想的總結、主題的歸納、故事情感的體會、優(yōu)美語句的掌握、人物特點的分析、以及我們想讓孩子通過繪本知道的內(nèi)容。以《爺爺一定有辦法》為例,故事信息量巨大,教師再全盤掌握故事內(nèi)容之后,要擇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思想內(nèi)容分享給孩子們,并引導他們對其他沒有分享到的思想和內(nèi)容進行發(fā)現(xiàn)的分析,在層層遞進的閱讀中,掌握繪本閱讀的方法。
那么以繪本故事類圖書為例,低年級語文老師到底要怎么帶著學生讀?或者在閱讀之后給孩子怎樣的知識梳理才能合適?
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告訴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教師應該循循善誘,把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教學的重點,并且通過提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
我們可以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給低年級的孩子們準備一些這樣的問題。
1.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也許孩子們的總結離我們想象的有千差萬別,但不要緊,正是因為有差別,我們才能判斷孩子的視角和掌握程度,才能指導他們到底關注的點在哪里。我們可以根據(jù)他們關注的那些有價值的點,繼續(xù)往縱深引導。
2.這本書讀完了,你記住了什么呢?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比較分散,又各不相同,不要求孩子們記住太多,一兩個名詞,一兩句話,一個中心思想,一張可愛的圖片,一個印象深刻的表情,讓孩子們大膽表達,說完整的句子,并認真聆聽他人的分享,聚沙成塔,有十個孩子分享,就記住了十個不同的點,這樣的分享,是孩子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更值得肯定和鼓勵。
3.故事發(fā)展順序是怎么樣的?
故事不是應該有發(fā)展順序的嗎?之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順序”這個概念。這樣的順序就是幫助孩子在進行思維整理的過程。故事如何開始,在故事發(fā)展的高潮怎么樣?在結束時又是怎樣,這也是幫助孩子在進行思維構建的訓練過程。能夠用簡短的句子表達清楚故事的順序,也就理解了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一本繪本的主線索,一目了然。讓孩子理解故事順序,并簡單表達,就是幫助孩子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結構。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可以在初次上繪本閱讀課的課堂上,給孩子介紹作者,包括文字作者和繪圖作者,讓孩子養(yǎng)成每次拿到新的繪本讀物時,養(yǎng)成關注封面信息關注作者的好習慣。讓孩子們知道,作者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的有思想的人。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本書?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知
道的?
這個問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幫助孩子對中心思想進行整理的過程,當孩子知道了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的時,他們就理解了這本書的內(nèi)涵(中心思想),孩子如何知道作者的意圖,一定是他們在書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論據(jù)。
5.故事的主角在哪里?你怎么知道這就是主角的?故事中的主角有什么特點?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對故事主角的分析,將有助于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一本書,拿自己的小眼光審視主角的種種表現(xiàn),并進行表達。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的閱讀過程中已經(jīng)熟練的掌握這樣的學習思維模式,對未來會更有幫助,對人物的了解更有利孩子對一本書更好地進行。
6.你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你喜歡的角色是什么?你為什么喜歡TA?請說出你的理由。
孩子們應該有自己喜歡的角色,讓孩子有喜歡的角色,說出喜歡的理由,引導孩子們與喜歡的角色進行匹配,將故事人物與自己的生活言行表現(xiàn)掛鉤,從而完美地實現(xiàn)閱讀鏈接生活,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和閱讀教育的德育和美育目標的一部分。
7.讀或聽完這本故事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很好地鼓勵孩子們很好地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散思維。
以上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一個故事,一張圖片,一段對話。讓孩子自己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閱讀方法,學會邊讀邊思考,獲得更高的閱讀效率,真正做到讓孩子們從閱讀中提升能力,潛移默化提升思維能力,持續(xù)受益。
我們相信,如果低年級的學生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持之以恒,在他們有了一定量的閱讀之后,孩子們閱讀理解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那么,觸類旁通,他們會在閱讀和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