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活動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面臨較大的考驗。為了全面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發(fā)展,可以利用建立高效課堂的策略來改善現(xiàn)狀。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10
小學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語文是重要的基礎科目,它可以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學習狀況,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所以,加強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巧用導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每節(jié)課導語的設計非常重要,一個巧妙的導語能夠在短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娛樂的氣氛中拉到課堂學習中來。所以,新課程導語設計的如何,直接關系著這堂課教學是否成功。因此,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明白設置導語的重要性,必須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的導語。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語文課堂而言,課堂導語的精心設計,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引人入勝。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一個合適的導語,就像是一塊磁鐵,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一個好的導語呢?
1.激發(fā)興趣,通過設疑來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毙W語文教材的很多內容都是經過編者精心安排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設計導語的時候要考慮課程的實際內容,從小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fā),考慮如何才能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注意力,拓寬學生的思維跨度。
2.創(chuàng)設氣氛,營造氛圍。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隨地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內容的文化性,通過語文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導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知識的傳授,也要把握課文的感情線索。
二、明確目標,落實“堂堂清”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達成為核心。由注重課堂環(huán)節(jié)、程序的編制到更加關注學情、氛圍和師生、生生關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人人學會是目標。懂得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lián),左顧右盼。每個老師都要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解放學生,解放自己,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學生的身動、心動、神動和肯學、想學、會學成為課堂的基本元素。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落實“堂堂清”。該掌握的要當時掌握;該會運用的,要當堂運用;該檢測的要當堂檢測。
三、以人為本,打造“生本課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做到獨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展示實現(xiàn)交流、通過糾錯實現(xiàn)落實、通過點撥實現(xiàn)提升、通過開放實現(xiàn)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充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xiàn)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shù),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準確做好課堂決策。通過“三看”,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課堂。
四、加強管理,拓展“課堂空間”
高效課堂中,教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fā)者,加強教學管理特別是課堂管理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課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編制導學案和改寫導學案,讓教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學生課前要進行充分的預習,師生由此構成相同的經歷,有備而來。課中教師要重申目標,達到具體、明晰,老師要進行學情調查、問題匯總,解決互動的針對性問題,根據(jù)問題再講解,直擊問題,精講點撥,在關鍵時刻點關鍵問題,要當堂檢測。課后教師要做好課后反思,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要做到課堂問題的堂堂清。對解決不了的問題、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學,其次求教于老師,落實學習目標,完成堂堂清任務。
五、做好反思,完善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是高效課堂的舵手,教師的知識水平、業(yè)務水平影響著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影響課堂質量。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研究,不斷探討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研能力的過程。進行教學反思,即是小學語文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也是高效課堂教學對教師自身成長提出的要求。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xù),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
參考文獻
[1]郝海燕.小學語文有效課堂初探[J].神州:下旬刊,2012(11).
[2]楊富強.《把握語文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青年教師學報》,2013年,06期。
[3]李綺.《關注學習起點,把握文本特點》.《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