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娟
摘要: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四種技能的訓練缺一不可,但是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由于英語中考測試沒有口語檢測這一項目,說的技能往往被忽視。筆者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在聽力、閱讀、詞匯與語法教學中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并布置課后有聲作業(yè)作為口語教學的延伸,在口語教學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口語教學;復述;辯論;糾錯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59
一、問題的提出
1. 阻礙口語訓練的不利因素
(1)輕視英語口語的思想
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為了應付中考,然而目前在中考測試中還沒有口語檢測這一項目,因此他們認為進行英語口語訓練是浪費時間。事實上,不少教師也持這種態(tài)度。所以,新教材教學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教學的重點還停留在講解語言點上。新教材中設置的大量口語活動因為舍不得花時間而被師生置之不理,造成“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
(2)“恐講心理”的影響
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出錯,怕受教師責備,怕被同學恥笑。這種恐懼心理常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順利的表達。
(3)英語語境的缺乏
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局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課堂,缺少學生創(chuàng)造性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口語練習也往往是教師控制的、機械的操練,缺乏師生和學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
(4)口語活動形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參與率不高
在很多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口語操練以機械模仿、背誦以及簡單問答的形式為主,活動形式單一,難以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一節(jié)課被叫到發(fā)言的學生只有幾個,其余學生都同時保持沉默。
二、口語教學中須把握的“度”
1. 學生樂于交流的態(tài)度
由于受語言的限制,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理解會受到影響,不能像母語那樣輕松自如地表情達意。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個體對同樣的知識會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從而使師生獲得同一知識不同側面的信息,有利于知識的全面理解。教師還可以積極地提出問題,誘發(fā)爭論,創(chuàng)設交流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興趣。
2. 口語題材選取的適度
教師在口語題材的選擇上,應該選取適應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并使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主張和觀點,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交流。
3. 口語交流的題材的個數(shù)的適度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性和預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基礎水平,一堂課里口語交流的問題不能太多,課堂應具有一定的收斂性。
4. 學生參與口語交流的廣度
新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英語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起點低、入口寬的問題。讓每位學生有所知、有所感,從而有所說。
三、優(yōu)化口語訓練的策略
那么,教師應如何利用新教材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呢?
1. 在聽力材料中訓練學生的口語
在Go for it 教材中,聽力部分所占的比重較大。如果只是對聽力材料按部就班地處理,這其實是對教學資源的極大地浪費。因此,在進行聽力教學的同時,對聽力材料進行合理的整合,把聽力教學與口語教學相結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有效地利用聽力中的圖片
在教材中,無論是Section A部分還是 Section B部分,都配有圖片。在進行聽力訓練之前,運用圖片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結合所學的新知識,暢所欲言。這樣一方面對學生的口語進行了訓練,另一方面也為聽力訓練作一個良好的鋪墊。如圖是Go for it九年級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聽力部分的一張圖片,在呈現(xiàn)了must, cant, might/could 之后,讓學生看圖運用這幾個情態(tài)動詞說有關圖片的內容。
(2)有效地利用聽力中的表格
在聽力部分也有很多表格。在聽完并填好表格之后,根據(jù)表格中所填的內容和聽力材料中所給的信息,要求學生將表格中的內容,在口頭上表達出來。如Go for it 九年級Unit 8 Section A 2b 填完表格后,讓學生根據(jù)聽力材料, 口頭補充完整這些句子。
1. The person must go to our school.
2. The person cant be a boy.
3. It could be Meis hair band.
4. The hair band might belong to Linda.
5. It must be Lindas schoolbag.
2. 在閱讀材料中訓練學生的口語
在教材中,閱讀占了很大的比重。閱讀的取材廣泛,材料內容新穎,時效性較強,閱讀話題也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因此,以閱讀材料為載體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1)預測閱讀材料的內容
標題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仔細閱讀的文章標題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之前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因此在仔細閱讀和認真思考以后,可以讓學生在口頭上表達出標題所能反映出的所有信息。以Go for it 九年級Unit 6 Section A 3a 為例,學生在閱讀標題”An Accidental Invention”之后,他們的預測內容如下:1. It will probably tell us the history of an invention.2. It will probably tell us what was invented accidentally.3. It will probably tell us who it was invented by.4. It may tell us when it was invented accidentally.5. Maybe well be told where it was invented accidentally.6. Maybe well know how it was invented accidentally.
7. Probably it will tell us why it was invented accidentally.
這樣的預測,大大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隨后的閱讀教學奠定了基礎。
(2)復述閱讀材料的內容
復述是口頭表達課文內容的言語過程,是給學生提供施展運用語言能力的機會。這一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力、語感,改進語音語調,還能促進學生的記憶、思維和自學能力。
①運用表格復述
表格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功能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聽取信息時,可以借助表格對所聽的信息做些簡單有效的記錄,從而起到儲存信息的作用;第二,老師要求學生介紹所聽到的信息內容時,他們可以借助表格中的簡單記錄進行信息重現(xiàn)。更為重要的是,表格的運用不受時間、地點、硬件設施等條件的約束。如Go for it 九年級Unit 13 Section B Reading 2b部分,根據(jù)課文內容,完成表格,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填關鍵詞復述文章內容。
在復述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難易,確定復述的方式:教師可示范復述1-2個句子;全班同學一起復述;基礎較差同學采取句子接龍的方式復述;基礎較好同學整篇復述。這樣的復述方式,讓不同英語能力的同學在課堂上都有站起來說英語的機會,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②運用圖片復述
圖片復述指的是憑借圖畫,把抽象的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復述興趣盎然,且在腦海中留下長久的記憶,有助于學生的“再認”與“回憶”。如Go for it 九年級Unit 6 Reading,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內容與文字的內容,用英語講籃球架的構成。使學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③辯論閱讀材料中的熱點與抉擇點
辯論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強烈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方法。用英語進行辯論,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有 很大的挑戰(zhàn)性。如Go for it 九年級Unit 7 Section B 2b Reading 要求學生根據(jù)提供的辯題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進行辯論。把學生分成A、B正反兩方,雙方在辯論之前進行討論,列出要點,然后進行辯論。學生對此話題非常感興趣,在辯論時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3. 布置周末有聲作業(yè),實現(xiàn)口語教學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雖然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都配有磁帶,但很多同學都不能很好的利用。在學校里,除了在早晚讀及課堂上的語音模仿外,由于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要完成模仿任務比較困難。因此,在周末布置本單元的有聲作業(yè)。要求學生先模仿錄音帶,把要模仿的內容讀熟,并請家長監(jiān)督完成模仿登記表上家長評價任務,接下來再自己錄音,并完成登記表上對自己的評價。
四、進行口語教學的效果
1. 養(yǎng)成了開口讀與說英語的習慣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與學生只重視筆頭的落實,而忽視了口頭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致一部分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后,仍然開不了口了。而要完成有聲作業(yè),在課堂上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開口是不可能的。這樣就改變了以往學生不敢大聲讀英語,不敢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的習慣。
2. 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不久前,在班里進行了一次開放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93% 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是因為在英語課上自己有很多機會參與到課堂上,有更多的表現(xiàn)的機會,活動形式多樣化。
3.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課堂中進行口語的訓練,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口語教學中的注意點
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的時候,會犯很多錯誤。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錯誤,學生就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還可能誤導其他同學,反之,教師過多的指錯也會造成學生自信心不足,羞于表達。因此,教師在糾正學生口語中的錯誤時必須注意如下三點:
1. 教師糾錯時的態(tài)度一定要和藹、耐心
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即使犯錯誤也不想被教師責備。因此,教師的糾錯態(tài)度一定要和藹,要尊重學生,不應隨便加以指責。教師要認識到犯錯是正常的,要耐心地糾正學生。
2. 注意糾錯的時機和方式
通常是在學生說完后去糾正一些錯誤,切勿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糾錯,打斷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意思的表達。在糾錯過程中,可以采用直接糾錯法,用“you should say ...” “It should be...”;坦誠地糾正學生錯誤,縮小師生間的距離。也可以在學生表達完整后,教師再針對重復性的錯誤,提醒學生自己改正,這樣的糾錯會提高自我改錯的能力。
3. 不必見錯就糾
學生在口語表達中所犯的錯誤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沒有必要見錯就糾。對于名詞單復數(shù)、冠詞、介詞、動詞的時態(tài)等不影響意思表達的小錯不必一一糾正,對影響意思表達的地方,如句式的錯誤要進行糾正。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永興學校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