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本文針對初中英語新課改進行了反思,希望能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有所啟示。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新課改;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1-0020
回顧這兩年的課改情形,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及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與特點,筆者從熱鬧的課改進行中,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憂慮與不安:盡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仍困難重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這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筆者粗略分析,英語新課改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依據(jù)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改編的初中英語教材,不可否認,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國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上的不少優(yōu)點,但其中不少章節(jié)只是將美國教材的內(nèi)容稍做改動,甚至是直接搬過來的。無疑,編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動力。
七年級學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來使自己對毫不熟悉的東西非常感興趣,那么怎樣進行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對比薩餅進行各種調(diào)查呢?如果教師將其變?yōu)橹袊娘溩踊蛎鏃l,不就顯得通俗易懂了嗎?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如果教師僅領(lǐng)學生紙上談兵,又怎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牢固呢?因此,筆者認為,就教材內(nèi)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節(jié)只適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都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不適合小城鎮(zhèn)與廣大農(nóng)村。因此,“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以人為本”也就失去了意義。
二、新教材的操作難度大,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與授課難度
新目標英語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度,這也是它的價值所在。但畢竟課文中具體的可操作的內(nèi)容較少,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自己精心編排方能授課,而教師手頭又沒有現(xiàn)成的資料或教學輔導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話題較新,教師處理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一切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難度。再加上每個單元相對獨立,不像以往那樣知識成體系,許多教師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
三、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嚴重脫節(jié),是英語新課改的又一大障礙
“《英語課程標準》將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納入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小學畢業(yè),英語知識目標要達到以下標準:
1. 語音:知道錯誤的發(fā)音會影響交際;知道字母名稱的讀音;了解簡單的拼讀規(guī)律;了解單詞有重音;語音清楚,語調(diào)自然。2. 詞匯:學習本級話題范圍內(nèi)的 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了解單詞是由字母構(gòu)成的。3. 語法:知道名詞有單復數(shù)形式;知道動詞在不同情況下會有形式上的變化;了解表示時間、地點和位置的介詞;了解英語簡單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4. 功能:了解問候、告別、感謝、致歉、介紹、請求等交際功能的基本表達形式。5. 話題:能理解和表達有關(guān)下列話題的簡單信息:數(shù)字、顏色、時間、天氣、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文體活動、節(jié)目等。以上五個方面的知識目標實際上是將大綱中規(guī)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放到了小學階段。”
的確,目前初中已經(jīng)實行了新課改,而小學真正實行課改的卻沒有幾所,特別是農(nóng)村小學就更不用說了。這就使好幾級學生出現(xiàn)了“課改真空”,因而在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雙方已經(jīng)脫節(jié);加上許多人認為,小學英語學好與否沒有關(guān)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從頭開始學。因此,以本區(qū)的實際情況來看,幾乎沒有一個農(nóng)村學生小學畢業(yè)時能達到上述標準。這也就將英語教學的所有壓力都留給了初中英語教師,使小學英語教育形同虛設??梢?,初中教師真是任重而道遠;他們承受著來自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學生家長、學生以及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壓力。不少學生升初中時英語水平幾乎為零,而新目標英語詞匯量大而難,話題范圍廣,且初中開設的科目眾多,各科的壓力大,時間緊,因此許多學生一接觸英語就有畏難情緒;面對大班額,教師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長配合不好,孩子往往會落伍,以后再想彌補真是難于上青天。
四、新教材的詞匯量太大,不少單詞拼寫難
“新目標英語”七年級階段的詞匯量就超過了一千,而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小學畢業(yè)時達到的水平在這里又無法實現(xiàn),因而學生上七年級后,僅僅是英語詞匯量方面,就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抱有畏難情緒。再加上不少單詞的拼寫太難,別說對于七年級的學生,就是我們這些科班出身的英語教師,也有個別詞打開課本時不認得或?qū)懖怀龅摹?/p>
五、評價體系陳舊落后,使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評價理念理順了教學與評價的關(guān)系,使評價的內(nèi)涵得到極大擴充,評價不等于考試,考試只是評價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但事實上,這里幾乎所有的學校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都以其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作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這樣的評價體系最易操作,簡單明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接踵而至了,由于評價教師只看學生筆頭考試的成績,只重考試結(jié)果,甚至把這作為教師評先樹優(yōu)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敢完全放開手腳,按照“新課改實踐建議”中所提倡的那樣,“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而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筆頭考試成績,這樣,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也就難上加難了。
筆者認為,新課改的實施應多聽一聽下面基層教師的心聲。新課改如果不多站在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一角度看問題,不多站在貧窮、落后、偏遠地區(qū)的角度看問題,不解決以上的種種問題與矛盾乃至更多表面的或潛在的問題與矛盾,要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確非易事,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貴州省望謨縣第二中學 5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