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波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應仔細研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解決互動深度不夠的根本問題,采取多層次的互動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為小學生素質(zhì)全面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應仔細研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解決互動深度不夠的根本問題,采取多層次的互動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為小學生素質(zhì)全面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分析
1.小學語文課題教學過程中形式單調(diào)、生生間互動少、師生間互動多
從當前語文課題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普遍存在教師個體與學生集體之間的互動,或者是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但是教師與學生小組、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互動缺乏。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研究互動交流中的問題,促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夠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1]
2.小學語文課題教學內(nèi)容偏頗、情誼互動少,認知互動多,缺乏行為互動
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題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其是一種特殊的人際活動。師生互動內(nèi)容需要按照多樣性的模式開展,傳統(tǒng)現(xiàn)代教學主要是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把掌握知識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因此具體操作過程中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而把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目標,所以在課堂中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真誠的交流,很多學生為了學習知識很不愿意發(fā)時間進行情感的交換,同時學生的個性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無法得到全面的展示,很難改變當前的學習方式,也無法與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無法學習和借鑒對方的長處。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可以更好的解決認知過程中的矛盾問題,解決以往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心靈碰撞的現(xiàn)象,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情感交融,生生互助的良好氛圍會得到全面體現(xiàn)。[2]
3.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深度不夠、多是淺層次互動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是采取淺層次的互動模式,對于很多互動模式?jīng)]有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因此很難產(chǎn)生思維上的碰撞,同時也不會產(chǎn)生情緒的激動和矛盾的激化,整個課堂處于溪流單線行進的模式,缺乏大海似的波浪翻滾。因此對學生深入分析問題是不利的,小學生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互動的模式讓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作用失衡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產(chǎn)生互動交流,改變以往單向型互動模式,促使師生互動,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文化知識交流。當前教師只是把唯一的信息源指向?qū)W生,因此在互動過程中存在強勢地位,而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處于弱勢地位。實際教學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不斷的交流,通過互動溝通實現(xiàn)全面的分析和交流,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成員,需要進行全面的教學互動,讓學生接納形式多樣的互動模式,避免互動作用失衡等方面的問題產(chǎn)生,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共享的互動關系。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解決互動問題的策略
1.建立現(xiàn)代教學觀念、共同對話教學本質(zhì)觀念問題
建立良好的師生交往關系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會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本質(zhì)性的特征,通過對人與人的交往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主體而存在的,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更好的促使人與人的互動交流,通過互動交流可以實現(xiàn)心靈的碰撞,為小學語文課題教學提供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不再是擁有特權式的人物,而是和學生能夠平坐在一起,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互動。[3]
2.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建立有序變通、形成動態(tài)生成性的教學過程觀
課堂教學需要更好的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隨著師生交互活動的不斷進行,課堂的教學模式會不斷的發(fā)生意外和變化?,F(xiàn)代知識觀認為教案、教材等一切文本的意義都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動腦筋,通過設計具有深層次、啟發(fā)式的問題,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3.設計情境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中需要體現(xiàn)生動多樣的模式,學生可以交流的話題會越來越多,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會更加豐富,同時思路需要能夠得到打開,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促使教學效果能夠向好的方向轉(zhuǎn)變。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老師準備相關的教學情景外,還需要學生廣泛關注各種收集的信息資料,把學生的思維帶到課堂教學中來,讓課堂中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信息的發(fā)布源,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刺激其思維,促使其擁有更多的時間去挖掘課堂問題,提升其綜合學習能力。
三、小學語文課題教學中需要開展增進情誼的交往互動
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把握師生之間的認知互動,現(xiàn)代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促使師生之間發(fā)生情誼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不斷的認知互動,而且容易產(chǎn)生情誼上的互動。教師只有不斷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能夠促使情誼感形成,讓教師與學生稱為一種朋友關系,最終能夠形成情誼上的交融和互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造機制,逐步彰顯出學生真實學習的整體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無話不說、親密無間、無事不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聽從教師的指導,充分利用課堂中的積極因素,促進互動調(diào)整互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機制。捕捉課堂學習中的有價值信息,引發(fā)學生更好的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好功課,發(fā)展品質(zhì),努力使自己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四、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
學生學習習慣對學生將來發(fā)展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出自身的能力,才能應對社會的各種考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互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善于學習的習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認真反省自己的能力和學習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擁有良好的能力和學習習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互動和學習,從而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自身的學習成績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在實踐過程中研究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互動,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杜永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寧波大學.2012-06-15.
[2]李斌; 黃珊珊.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9-25.
[3]盧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才智.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