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萍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入手,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從開放題型的教學、自主畫圖實踐以及轉化思想的運用三個方面入手,給出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想象能力;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2-074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上,還應該多關注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一、在開放題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剛開始接觸空間圖形,難免會覺得抽象。教師就可運用開放的題型促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自身的想象力。
例如,下圖是幾何體的左視圖,請問:增加一個小正方體后使左視圖不變,應該怎么擺放?
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幾何體各個面的形狀,使學生對幾何體的擺放與各視圖有初步的了解。最后讓學生借助身邊的數學道具擺一擺,通過不同的擺放形式得出答案。當然,教師還可對該題進行變式:若增加一個小正方體后使正視圖不變,應該怎么擺放呢?若是使俯視圖不變呢?
題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答案和見解,為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做鋪墊。
二、在自主畫圖中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畫圖的形式幫助理解題目。
例如,“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片斷。
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長方體圖形):如右圖,怎樣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
生:求出各個面的面積,再相加就可以了。
師:請畫出長方體各個面的形狀。
師:接下來該怎樣做呢?
生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生2:不對,長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各個面的面積相加,而不是周長相加。應該是(長×寬+長×高+寬×高+長×寬+長×高+寬×高),按照畫出的圖形,一個一個面積相加就可以了。
生3:這樣做比較麻煩,還可以按照(2×長×寬+2×長×高+2×寬×高)的形式進行計算,相對比較簡單。
師(總結):大家通過自主畫圖與討論,得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長×寬+長×高+寬×高,也就是2×長×寬+2×長×高+2×寬×高,這主要是因為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如果是正方體的表面積,又應該怎么計算?
生4:也是6個面的面積相加。
生5: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是相等的,直接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以6就可以了。
師:是的,正方體的每條邊的邊長都是相等的,我們稱其為棱長。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棱長×6。通過計算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大家還想計算什么圖形的表面積?可以用畫圖的形式來表示嗎?
通過讓學生自主畫圖,引導他們得出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提高了解題的效率。
三、在轉化思想中深化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轉化思想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指借助學生對已知知識的理解,促使他們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遷移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想快速解答題目,深化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例如,對于題目“在一個直徑為12cm的圓的中央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試求去除該正方形后剩余陰影部分的面積?!睂W生都能夠先利用公式求出圓的面積,然后再根據所得最大的正方形邊長為12cm,求出正方形的面積,兩者相減就是陰影部分面積,解題過程相對簡單。
對于題目“如右圖所示,這是一個半徑為6cm的半圓,試求陰影部分面積。”由于陰影部分的圖形不是規(guī)則圖形,求解過程比較麻煩。此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在擁有解決前面一道題目的經驗后使用轉化思想:是否能通過半圓的面積減去中間三角形的面積來求解呢?
在題目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可引導學生換個思路與角度思考。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比較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