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亞
摘 要: 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寫作是令學生頭疼和害怕的一環(huán)。教師布置作文后,大部分學生愁眉苦臉,硬著頭皮東拼西湊、敷衍了事。如何讓學生在作文寫作課上妙筆生花、激情飛揚呢?已成為目前廣大語文教師共同關注與探討的話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繼而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愛上語文。
關鍵詞: 小學生 作文教學 激情飛揚
閱讀作為寫作根基,但多數(shù)教師向?qū)W生推薦美文時,往往帶有隨機性,缺乏長遠規(guī)劃與系統(tǒng)指導,對于學生閱讀情況,大部分老師放手“無為”,造成學生閱讀不知所云,沒有目標,其寫作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多年來的寫作訓練與傳統(tǒng)的作為教學,讓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加之小學生思想的惰性,大部分學生對老師布置的閱讀材囫圇吞棗或熟視無睹,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只停留在淺顯閱讀層面上,不能進行深層次閱讀。此外不重視素材積累、寫作投機取巧等,都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因素。對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小學生的作文激情飛揚,筆者提出以下教學策略措施。
一、加大閱讀容量,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知識面窄,加之語言表達能力與認知能力有限,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一些或傷心難過或生動有趣的事,很難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起因、經(jīng)過與結(jié)果及自己心理感受與變化講述清楚。這是因為小學生頭腦中已有語言太貧乏,已有的知識語言不足以讓他們將自己所要傳遞的意思表達清楚,歸根結(jié)底在于學生閱讀量有限。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有目的地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其摘抄其中的名言名句,以積累寫作素材,增長學生的寫作知識。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結(jié)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文本中精彩語句、片段,鼓勵學生摘錄、背誦與仿寫,讓學生養(yǎng)成多讀深思、勤寫勤記的良好閱讀習慣。
每天早上都有固定的讀書時間,教師可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一本課外書,全班幾十位學生就會擁有幾十本書,相互之間可以交換著看,這樣相當于一位學生就能閱讀幾十本書,學生閱讀容量自然而然就增加。每隔兩天或三天,教師就邀請一名學生上臺進行讀書展示,聽的學生則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二、課堂大體驗,感受作文樂趣
1.游戲。玩耍是兒童天性,在嬉戲玩耍中孩子的感受會更深刻。根據(jù)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游戲引進課堂,讓孩子在玩中說、在玩中寫,消除對寫作的恐懼感,從而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上作文,愛上語文。在做游戲時,教師要明確游戲規(guī)則,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然后開始游戲。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一場有趣的吹氣球比賽,將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分給小組組長一個氣球,看誰能先把氣球吹爆,其他組員仔細觀察。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玩得不亦樂乎,笑得前翻后仰。游戲結(jié)束后,讓學生寫一篇名為《一次有趣的吹氣球比賽》的作文,詳細生動地描寫出整個游戲過程,將自己感興趣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寫出來。這樣不到四十分鐘,一篇篇朝氣蓬勃、生動具體的作文就誕生了,下課時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竟然會戀戀不舍。
2.實驗。運用生活中某一科學知識或科學課做一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與記錄,為學生寫作積累素材。如三年級教材中有一節(jié)是關于學生寫觀察日記的,但從以往教學經(jīng)驗看,發(fā)現(xiàn)沒幾個學生會將自己觀察的事物寫出來,多數(shù)學生能將動植物的形態(tài)給寫出來,卻缺乏深入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沒有一位學生從科學探索角度寫這篇文章。于是教師可號召班里學生一起“泡豆子”,引導學生觀察與記錄。通過幾天的操作實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當學生寫作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實驗過程、實驗變化及自身心理活動等各個方面與角度對豆子變化過程進行詳細地描寫,不再局限于豆子外形上,學生的思維火花一下子就迸發(fā)出來。
三、仔細觀察生活,感受作文魅力
葉圣陶曾說:“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庇^察和寫作關系很密切,它能獲取第一手材料。“材料”就在生活中,只要用心感受與體會,用心體會,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倡“說真話、做真人、抒真情”的寫作原則,讓學生真實、自由地表達自己,這樣寫出的作文才是最富感情的,境界才是最高的。而真話來源于生活。雕塑家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币驗樾W生年齡少,對生活觀察與體會的比較少,所以,寫作時,往往是無話可說。即使有什么可寫,也只是胡編亂造,敷衍了事,文章內(nèi)容空洞、語言乏味。只有學生擁有豐富的生活情感體驗與語言積累,才能厚積薄發(fā),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為了培養(yǎng)學生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每周教師可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回顧本周哪些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教師要常常告訴學生,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選材切入點要小,寫作角度要新、要好,只有記錄好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流露出的感情才是最真摯的。唯有這樣,學生才會愛上寫作、愛上語文,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讓小學生的作文激情飛揚。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總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以趣導課,讓作文走進生活,成為一種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愛上寫作、愛上語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巖.如何讓小學生的作文激情飛揚[J].吉林教育,2013,07:102.
[2]汪小樁.體驗,讓學生的作文激情飛揚[J].新課程(上),2015,06:73.
[3]高阿玲.重視積累,讓農(nóng)村孩子的作文也能激情飛揚[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05:35.
[4]陳利軍.讓個性在小學生作文中激情飛揚[J].教育藝術,2014,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