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芬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其需要進行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教學理念的更新,才能綜合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情境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下的產物,它提高了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歷史;教學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成功地克服了歷史時效性因素的限制,并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本文就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進行說明,詳細內容如下。
一、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不但應用于金融、建筑等領域,也開始廣泛應用于教學工作中,目前只要具備一定經濟條件的學校,均已經開始應用多媒體設備。但是,很多學校的教師還未掌握多媒體應用的價值,僅僅用多媒體來完成必要的課堂教學。就初中歷史的研究內容而言,很多都已經被改編成電影以及電視劇,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說教、生搬硬套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電視劇、電影片段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貞觀之治》(講述的是唐太宗的知人善用、廣開言路、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興等)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此內容相關的電視劇,讓學生分析李世民在其從政期間所提出的利國利民的建議以及對后世的影響。還可以讓學生著重對比李世民和其幾個兄弟之間的差異,明白為什么其能夠成為一國之君。讓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愿意參與到歷史課的學習中,也因此而對貞觀之治中的內容更好地把握。
二、借助問題,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所謂問題情境,實際上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借助一個具體的事件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對應答案。從實際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來看,問題情境的實施,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問題的思考,也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我們在講《兩次鴉片戰(zhàn)爭》時,問學生假如其處于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期間,其具體會怎么做,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下思考問題,學生會想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所賠付的金錢以及割島問題,會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中國也在這種失敗的戰(zhàn)爭中簽署了多項不平等條約,例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出現(xiàn)了列強侵入的加劇局面。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去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更加容易理清知識,并掌握知識。
三、借助表演,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雖然在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的時候,學生之間需要綜合討論,并進行角色的劃分,會耗費較多的時間,但是從整體實施效果上來看,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相對于高中生來說,初中生競爭的意識相對較強,所以,也直接提高了學生的表演動力以及做表演準備工作的積極性。
例如,我們在講《新文化運動》時,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等人所發(fā)起的思想文化革新運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形式,每組組長進行組內成員扮演任務劃分,在班級內演繹新文化運動的整個發(fā)起過程,并著重強調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即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讓學生在人物扮演中了解新文化運動發(fā)起的背景以及對于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的推行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又如,我們在講《商鞅變法》時,商鞅變法的背景是新興軍功地主階級伴隨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對政治權利的追逐更為強烈,造成了社會秩序的變動,所以開始尋求政治上的改革,各國出現(xiàn)了變法活動。商鞅變法經過了醞釀變法(舌戰(zhàn)群儒)(立木為信)、開始變法(頒布墾草令)(第一次變法)(第二次變法)、商鞅變法后廢除了秦國的舊制度并使秦國最終形成了戰(zhàn)國七雄的最強國家。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展現(xiàn)整個變法實現(xiàn)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商鞅變法的認識,可以更扎實地記憶。
四、借助故事,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相比于中學教學中的其他科目,歷史這一科是最有故事的,但是要注意故事情感的渲染以及熏陶,歷史人物形象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并在學習中培養(yǎng)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教師要結合歷史課中的內容,借助故事場景創(chuàng)設的手法,來實現(xiàn)情境教學。
例如,我們在講《紅色政權的創(chuàng)建與紅軍長征》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長征時期爬雪山、過草地時經歷的一些情況,包括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都是水草以及泥潭,根本沒有正常行走的道路,無論是人還是馬都需要踏著草甸走)、過草地三怕(一怕沒有踩到草甸深陷泥沼,二怕下雨,三怕過河)、食難(青稞麥炒面,需要水煮,但是沒有水,下雨時,青稞麥淋濕成了疙瘩,所以無論怎么吃都很難吃。部分同志帶的青稞麥,只能一顆顆咬著吃,有些同志帶的少只能數(shù)著一粒一粒吃。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靠著野菜、草根、樹皮充饑,還出現(xiàn)了野菜食物中毒問題,輕者嘔吐瀉肚,重者死亡。)讓學生在故事中達到長征路途艱險以及取得勝利后自豪的情感共鳴,最后讓學生帶著經故事渲染后的情感一起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
新課改實行背景下,相對初中歷史教學工作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需求,而情境教學方法的提出以及實行,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與情境教學方法之間的相關融合,幫助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計慶春.簡談初中歷史課堂情境教學法[J].學周刊,2015(18):152-153.
[2]沈巍.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法實施問題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4):105.
[3]蔣曉丹.巧設情境,放飛夢想:論初中歷史情境教學[J].考試周刊,2015(94):12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