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榮
【關鍵詞】 習作能力;多讀;多看;多說;多記;多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57—01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地體會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讓教師感到焦慮的就是作文教學。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知識面狹窄,視野并不開闊,看、聽、說、寫都處在啟蒙階段,要想在一節(jié)或兩節(jié)作文課中,讓他們寫出比較好的文章是極為困難的。怎樣才能使小學中年級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呢?筆者認為:實行多讀、多看、多說、多記、多寫的訓練,是提高他們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多讀
多讀就是讓學生除了熟讀語文課本知識外,還要多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使學生在廣泛的讀書活動中收益。但要注意閱讀與作文教學的主次,其目的、作用有相同之處,更有不同之處。文章是由別人經(jīng)過加工的社會生活,作文是由自己攝取的社會生活。前者偏重于繼承、借鑒、模仿,后者著眼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能力。但是讀了不少書,不一定就能寫出文章來,因為書中所寫的是別人的生活體驗,作文需要自己的生活感受,借鑒模仿不能代替創(chuàng)造,而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最重要的是攝取生活、提煉生活的智能,這就涉及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讀課外書也好,寫作文也好,都應該因勢利導,反復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留心思考生活,觀察探索社會、大自然的習慣。
二、多看
多看就是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看一些必要的書籍。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支持、鼓勵學生多看一些電影、電視、動畫片,適當?shù)赝嬉恍┯螒?,上網(wǎng)查資料。一部好的影視劇,特別是兒童劇就是一部好的小說,就是一種好的體裁。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但能使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拓寬,而且能使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判斷力都得到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從“看”中得到裨益,使他們了解生活的道理,體會真、善、美,為自己在作文中滲透好思想、好品質打好基礎。
三、多說
要想讓學生寫好每一篇作文,教師首先要要求學生在博覽、泛讀各類書刊以后,具體說說自己的觀點、立場,從中贊揚什么,憎恨什么,使其做到讀、看、說有機結合,達到一讀一說,一看一議,互說互評,使學生在讀、看與說的系列訓練中,達到說起話來語句通順、完整,語意清楚明白,這就是從“說”中收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誘導學生傾吐心聲,說出真話,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個人才氣得以顯露。我們有些學生年紀小,就在心上掛把鎖,把自己那顆幼小的心包裹得嚴嚴實實,性格內向,不愿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小學生的作文很重要的一條“寫作秘”,就是把個人獨自的“秘密”或描寫對象的真實想法和盤托出,才能如實折射出社會、時代在兒童心靈上的投影。雖然幼稚,卻是最珍貴、成人無法代筆的。我們的學生如果從小就不說真話,這比不會寫作文更為有害。
四、多記
在指導、訓練學生寫作的時候,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學生筆、本隨身帶,讀看趣事記下來,名言警句常收集。除此以外還要提示學生,不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隨時隨地把自己親眼目睹的、親耳聽到的好詞佳句、好文章、有趣的、有意義的事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常年堅持多讀、多看、多說、多記、多寫,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養(yǎng)成多思、善問、愛寫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今后寫文章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五、多寫
學生的讀、看、說、記都是為了寫奠定基礎,要求學生把平時所讀、看、說、記的都及時或隨時隨地寫成小短文、小片段,天天練、日日寫,時間久了由寫句、寫段發(fā)展到寫篇,這樣寫起文章就容易多了,學生在寫作文時也就有事可寫,有話可說,說得有趣,寫得有意義。作為教師,要誘導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說套話、大話、空話。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文風不正,不可鼓勵文字華麗內容空泛的作文。作文要真正反映現(xiàn)實生活,要寫樸素的東西,因為樸素才是最美的。最終達到開口就說,說得有條有理,提筆能寫,寫得有層次。
在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中,除了要對學生進行“五多”訓練外,還要提示學生在寫文章時忌“五不”現(xiàn)象。即:忌用詞語不貼切,忌語句沒有條理不通順,忌廢話連篇不貼邊,忌顛三倒四意不聯(lián),忌語言表達不恰當。如果學生在寫文章時忌了“五不”的現(xiàn)象,那么寫出的文章便不再是糊涂賬、流水賬了。所以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同時,也要時刻提醒戒“五不”現(xiàn)象。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