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述堯
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笑聲不斷,應該是學生百家爭鳴的講堂、百花齊放的花園。打破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靜謐,多給學生更多的關(guān)注和指導,讓他們在各抒己見和暢所欲言的過程中生成思維靈感,更能使得課堂奏響和諧的樂曲聲,讓他們在互動交流中產(chǎn)生探學的好奇。走出沉默,給學生搭建自由展示的舞臺,定能使得課堂豐富而多彩。
一、主題演講,說出“己見”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理應享受自由快樂表演的樂趣,理應給他們更多的自由暢言的機會。關(guān)注他們想說的,多給他們搭建主動表述的舞臺,定能使得他們在自我演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內(nèi)容,也為彰顯生本主義語文課堂提供了必然的教學載體。
主題演講模式,開啟了以學生認知需要為重點的主動表達方式。如,在《紫藤蘿瀑布》教學中,結(jié)合“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來表達主題,不妨建議學生以“我所欣賞的花兒”為主題,鼓勵他們登臺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以玫瑰花為主題,表達了自己從花香、花色中發(fā)現(xiàn)其熱烈奔放,給人們以深刻的啟發(fā),讓他們在接受贈予的過程中享受著愛與被愛的關(guān)懷,展現(xiàn)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濃濃愛意。有的同學從菊花中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悟,認為不畏嚴寒,在深秋中仍不忘綻放自己,給大自然奉獻自己最后的美麗身影。有的同學以藤蘿花為素材,圍繞紫色爛漫和茂密濃厚的特征,展現(xiàn)了他們不拘一格表達自己的心愿特征,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遐想和深思,讓自己在睹花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地綻放、自由地生活”應該是自己最大的收獲。
借助主題演講來活化課程教學資源,運用自由表達的形式指導學生大膽演說,定能使得他們在主動閱讀和自由深思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認知切入點。鼓勵學生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結(jié)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主動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讓他們在不斷深化理解感悟的基礎(chǔ)上形成豐富的情感,幫助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心聲。
二、交流爭辯,講出“感悟”
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多給他們更多自由交流和主動爭辯的機會,遠比依賴教師的講解更有價值意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爭辯,讓他們在主動說出自己感悟的過程中暴露探究問題的思維,便于教師從中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多元認知發(fā)展需要。
越是有趣的知識越有交流爭辯的需要。如,在《海燕》的教學中,很多同學對海燕的精神風貌的表達各有不同,有的認為是充滿堅強和樂觀,不畏暴風雨,讓他們能在屬于自己的天地中自由翱翔;有的同學認為,海燕生活在海邊,比其他的海鳥、海鴨更不畏暴風雨,不僅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造英雄的深厚意義,更是通過對比,讓我們讀者看到了不一樣的美麗;有的同學則認為海燕是大海中的精靈,對暴風雨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讓讀音看到了不一樣的“小英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交流爭辯,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認知基礎(chǔ),使得他們在不斷表達中形成更多的感悟。
運用交流爭辯的方式豐富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獲得對方意見觀點的基礎(chǔ)上形成更多的體驗,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多樣化和差異性的思考話題,讓他們帶著問題主動表達,便于指導他們靈活運用課程知識,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認知素材。
三、模擬生成,演出“精彩”
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他們在自我模擬的過程中找到認知感悟的生成點和感知點,能讓課堂不再死氣沉沉。模擬生成,讓學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讓他們在主動展演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精彩,讓他們能夠在靈活運用的過程中獲得深刻和深厚的語言文化知識。
借助角色模擬,讓學生跳出教材的引導,給他們自我消化吸收和轉(zhuǎn)化生成的機會,使得他們在不斷模擬的過程中獲得真切感知。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不妨要求學生以扮演菲利普、菲利普夫人(克拉麗絲)、若瑟夫等不同角色的方法,鼓勵他們就人物的語言對白、思想情感等進行主動交流,讓他們在不斷活化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chǔ)上形成豐富的體驗。有的同學通過模擬扮演,使得他們主動融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給了他們更多探學互動的機會。有的同學則是通過小品再現(xiàn)的方式,表現(xiàn)了上述人物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能使得他們在富有開放性的表達交流環(huán)境中獲得深刻的感思體驗。
角色模擬運用需要一定的情境,需要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理解主動融入到協(xié)作探究的過程中,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和豐富感悟。多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認知主動找出相應的表達生成點。多帶領(lǐng)學生融入情景,引導他們在主動表達自己思維觀點的基礎(chǔ)上給他們更多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讓他們在自由演繹的過程中釋放無窮活力,讓課程更加生動。
總而言之,沉默不應該是語文課堂的代名詞,更不應該是學生不愿啟口的理由。從教材文本中找出更多可表達運用的資源,讓學生睜大雙眼、探著腦袋主動融入交流,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沙集中學(2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