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同
【摘 要】摘抄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寫作方式,是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有效的李勇摘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備寫作能源,以備有效開發(fā),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在寫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形成一定的摘抄能力,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作文教學摘抄的方法不拘一格,相互滲透。教師要因文而異,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摘抄在作文教學中的主旋律作用。
【關鍵詞】摘抄;構思;作文教學;修改;語言
新課標指出:注重寫作過程中的搜集材料、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在寫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形成一定的摘抄能力,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因為摘抄不僅可以給學生寫作提供了有效的寫作材料,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運用的能力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些學生寫作文時詞語貧乏,語言單調,雖然從課本中學了很多詞語,卻不能靈活運用到作文中。教師可以從課文中摘抄些常用詞、關聯(lián)詞、形象性強的詞,讓學生進行造長句的訓練,即造一個短句,然后再擴充,使句子內容形象具體。例如用“陶醉”造句,學生造了很多簡單的句子:
①我被這兒的美景陶醉了。
②我被馥郁的花香陶醉了。
③我陶醉在美妙的樂曲聲中了。
我就指導學生(以3為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你當時在于什么?音樂聲是從哪兒發(fā)出來的?你能描寫一下音樂的曲調嗎?聽孓音樂你會產生什么聯(lián)想?請同學們仔細想想,把句子想通順再說。這位同學經過思考,把原來的句子補充成:“星期六下午,天上下著絲絲小雨,我正在校園花圈前觀賞菊花。突然從辦公室里傳出美妙的鋼琴聲,那曲調婉轉悅耳,似行云流水,一聽便知是克萊德蔓演奏的《星空》里的曲子。望著細雨中的菊花,聽著這美妙的旋律,啊!我被這迷人的境界陶醉了!”這樣的摘抄訓練,既學會了用詞,又潛移默化進行了寫段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把句子寫通順寫具體。
二、精雕細琢方成器
離開范文談構段的層次關系,學生聽起來會很抽象,不容易接受,摘抄訓練最好要與閱讀教學結合進行。每課練一點,當堂一練,用十幾分鐘即可。這樣既能提高寫作水平,又可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共三句話,句式整齊,形象生動。第一句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的水作比較,強調漓江的水有它自身的特點;第二句用排比的手法寫出漓江水的靜、清、綠的三個特點;第三句用作者的感覺進一步突出漓江水的靜。講讀時,先讓學生反復朗讀,了解每個句子描寫的內容,再明確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這段話要說明什么,最后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達的,句子的結構有什么特點,起什么作用。講讀后,我指導用這樣的表達方式通過摘抄來描寫一件事物的三個特點,提高表達效果。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有許多學生寫出了較好的片斷。有位學生寫丁這樣一段:“我看見過國色天香的牡丹,欣賞過富麗芬芳的玫瑰,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校園花圃里的那支梅花。那梅花可真艷哪,清鮮淡雅,令人陶醉;那梅花可真倔啊,枝干盤繞,傲霜斗雪,在瑟瑟冷風中依然俏立?!?/p>
教材中可用來摘抄并指導學生寫片斷的好的段落很多。例如:結合《我的同學》一文中有關內心的描寫,組織學生學寫人物的內心活動;結合《煙臺的?!芬晃闹袑λ募緹熍_海的描寫,指導學生學習抓住海的特點。只要我們留心挖掘,悉心指導,充分結合閱讀教學,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摘抄訓練,就能使學生寫好段落,為提高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去偽存真見神奇
學生摘抄到的材料是粗糙的,有些甚至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這個步驟要在作文課上進行,即在作文課上,有次序地讓學生把摘抄到的材料反饋上來,對好的題材加以肯定;與作文題目不合的舍去;有些則需要點石成金,把一些看來沒多大意義的摘抄,進行加工,成為有用的材料。學生有了精選的摘抄,就可以構思謀篇,落筆成文了。
四、攻玉也需他山石
學生通過一些摘抄的作文經過教師評改,還要拿到班上講評,選不同檔次的文章在班上宣讀,讓學生品頭論足,摘抄是否恰到好處,摘抄是否有效。教師對作文捕抄到位的要給予表揚;對摘抄有進步的,要給予鼓勵;精彩的摘抄片斷要通過媒體展示在黑板報上,以此表彰。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然后要布置下一次作文的題目。這個過程是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借鑒他人,取長補短,對自己作文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過程。
總之,作文教學摘抄的方法不拘一格,相互滲透。教師要因文而異,充分發(fā)揮摘抄在作文教學中的主旋律作用。在作文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共同點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夠有最長足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和激賞,每一位學生都渴望能夠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們應該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在引導學生摘抄的過程中,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