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萍
【摘 要】農村中小學的閱讀教學現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為了改變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即:營造閱讀的氛圍、教給閱讀的方法、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并用具體條款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豐富學生們的語言材料、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但是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卻不盡如人意,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社會因素
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讀書的目的就變得很功利,讀書好像就是為了考試,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受這樣的大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家長也開始轉變了觀念,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成績教師開始了大量的習題練習,家長們開始為學生們報一些輔導班,這樣學生們開始奔波于考試的路上,而忘了要靜下心來去慢慢閱讀,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受到了沖擊,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也不會有所提高。
2.家庭因素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是家長,但是很多家長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尤其是在農村,很多家長都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責任,而自己只要在物質上能滿足孩子就行,正是由于這樣的思想的存在,所以很多農村的孩子都是放養(yǎng)的。
3.學校因素
現在一些學校明確規(guī)定不許為學生訂購課外閱讀的書籍,不許布置過多的作業(yè)。這樣的規(guī)定看似減輕了學生們的負擔,其實不然,學生們的學習、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是在真正的學習中提高的,不讓學生去閱讀能力就不會提高。
4.個人因素
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比較差的,這個和學生們的年紀有關,他們年紀比較小對一些事物的認識是不夠全面的。因此在閱讀時只是籍囫圇吞棗,粗略瀏覽一遍就覺得是閱讀了,這樣,他們就不能把課堂上充分的時間利用起來,那么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就無法保障。有的學生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yè)就象征性的摘錄幾個好詞好句而已,根本沒有深入的對文本進行閱讀和思考。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策略
1.營造閱讀的氛圍
其實教書應該像拍電影一樣,需要留白的地方一定要留白,同樣在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自由的閱讀時間。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總怕學生理解不了課文內容而一味的講解,其實我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們要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在講授《將相和》時,筆者并不是從頭到尾的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先去閱讀課文,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像字詞的困難,筆者不提供幫助,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去解決。當學生如果遇到文本不理解的問題時,筆者再提供給幫助。這樣不僅能養(yǎng)成學生自己閱讀的習慣,還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所以說,要想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我們的教師就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另外,為了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我們還應該發(fā)揮家長在閱讀中的監(jiān)督、督促作用。有的時候我們的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就是閱讀,但是很多學生由于自己的年紀小,自制能力差,根本就不會完成這樣的閱讀作業(yè)。但是如果我們和家長進行聯合結果就會不一樣的,在學校了老師督促學生閱讀,回家后家長督促學生閱讀。只有家長們支持我們的閱讀教學工作,才能有效保障學生們的閱讀時間,這樣學生們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有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了。
2.教給閱讀的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更好的實施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文本細讀法,這個方法容易使學生全面、深刻的把握文章。比如,在教授《白楊》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細讀文本,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心呢?當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就會帶著問題再次走入文本,細細研讀第10至12自然段,從而更好的理解了爸爸的心聲。
3.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為了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的結合起來,我們的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進行對照式的拓展閱讀。比如,在學習了文言文《楊氏之子》時,學生們對楊氏之子的聰明機智感到由衷的佩服,為了鞏固學生們的閱讀熱情,筆者又為學生們推薦了一篇類似的文言文閱讀內容,即《詠雪》,這樣學生們在對照閱讀中就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其次,進行推薦式的拓展閱讀。為了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積累,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我們的老師可以在課內教學任務完成后適時給學生們推薦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書目,讓學生們在課外去自由暢讀。如學習了《景陽岡》,可以向學生推薦《倒拔垂楊柳》;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可以向學生介紹朱自清先生的有關情況和其他文章,這樣學生們就能加深認識,從而擴充學生們的閱讀面。
參考文獻:
[1]王偉.論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