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潤平
摘要: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教師的提問過程,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始終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是否理解了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nèi)容,是否真正地做到對知識的把握,所以課堂提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方法與技巧上多進行一些斟酌,盡量地使課堂提問變得有價值并且富有趣味性,讓學生更加愿意去上物理課,愿意在課堂上接受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提問;技巧和方法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教師的提問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有非常大的影響。教師的提問技巧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的知識接受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對此,筆者就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來進行簡要地分析和思考。
一、提問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
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空泛,太偏離中心,就會使得學生在回答的時候感到很茫然,從而使他們出現(xiàn)對這門學科的厭惡以及對教師提問的恐懼。所以教師提問時要注重指向性和針對性,問題不一定要多難,但是必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切實貼近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到不是老師刁難。物理探究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對于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誘導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課題選擇的精度,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探究教學程序等進行問題設置,選擇符合學生需求、對學生發(fā)展有益的課題,以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物理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比如,在學習“浮力”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由于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所以可以針對這點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鐵塊放入水中會沉底而木塊卻在水面上漂著?由于這樣的現(xiàn)象是學生們較為熟悉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會想到是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這時教師可以再提出以下問題:那為什么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呢?輪船也是用鋼鐵制成的啊。這樣有針對性的問題將會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上的疑問,從而激發(fā)起求知的欲望。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就讓學生回答“什么樣的因素會影響浮力的大小呢?”這樣的問題,就太空泛,也太困難了,這樣就會讓學生無法做出有針對性的回答,從而降低課堂效率。
二、提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所謂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其實就是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相應的適度原則。因為每個人的層次都不相同,所以我們不可以強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達到同樣的水平。教師在問題的設定上,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不是要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潛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更好地把握住這一點,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更加具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重點,使得學生在最大程度上獲得提高。
物理教育與實踐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物理探究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起著直接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物理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實踐生活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只有與實際生活真正聯(lián)系到一起,促進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才能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在上課的開始可以提出較為簡單的學生們常見的問題:你們能踩到自己的影子嗎?什么時候的影子最長?什么時候的影子最短?這個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們的思考和興趣,而且可以讓平時在物理的學習中成績不是太理想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在回答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并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墻上的手影為什么可以隨著手形的變化而變化?這個問題就將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了起來,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從而深化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三、提問方式要靈活多變
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只是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很多時候,在已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問題發(fā)生改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計算結果。這對教師的提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多變,對于學生自己計算出的多種結果,教師要予以不同的點評和問題的指出。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要預想到多種情況的產(chǎn)生。即便是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思考和結果,教師要做到對于每一種回答都心中有數(shù),當然了,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教師即便是無法及時地應對出學生的提問,也要進行靈活的課堂提問轉(zhuǎn)變。比如在問到“拉小提琴時左手的手指不停地移動,這樣改變了聲音的什么特征呢?”這個問題時,由于學生不太容易找到答題的突破點和角度,所以教師可以在提這個問題之前靈活地提出較為簡單的、帶有鋪陳性的問題,如“將長度不同的橡皮筋繃緊時進行撥動,聲音有什么不同的特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想到是從音調(diào)相關的知識角度進行回答,從而循序漸進地接受新的物理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有靈活性,從不同的角度將所提的問題進行簡化,讓學生們更容易找到答題的突破口,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