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對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閱讀并不只是單純地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是讓其通過閱讀,接受各種外界的信息,從而形成聽、說、讀、寫等一整套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 閱讀技巧 閱讀熱情 閱讀樂趣 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1-006
竇桂梅曾說過:“閱讀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閱讀可以給我們的孩子打下重要的基礎(chǔ)。沒有閱讀過經(jīng)典名著的心靈是粗糙的,沒有被感動過的情懷是枯澀的,沒有被厚重的經(jīng)典名著洗禮過的人也許無法擁有細致的心靈?!辈徽撌菑氖嗄甑慕虒W經(jīng)驗中,還是名師的話語中,我都深感到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閱讀,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針對當前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現(xiàn)狀,教師應該如何讓這些剛剛接觸課堂的小學生快速地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將由父母代勞的“被動閱讀”變?yōu)樽晕倚枨蟮摹爸鲃娱喿x”,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呢?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閱讀要求,我采用了課外閱讀課內(nèi)讀的方法,試圖把一部分課外閱讀提到課堂上,有意識、有系統(tǒng)地將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jié)合,循序漸進地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使他們運用到課的外閱讀中,不斷擴大閱讀量。
一、搜尋關(guān)聯(lián)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材選編的課文大都具有時代感,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反映春天景色的《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反映領(lǐng)袖事跡的《鄧小平爺爺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映科普知識的《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有贊美智慧的《烏鴉喝水》《司馬光》《稱象》;有熱心助人的《夏夜多美》《月亮的心愿》;有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陽光》;有熱愛大自然的《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課文內(nèi)容的豐富性,體裁的多樣化,有利于教師尋找的文章指導學生進行相關(guān)的課外閱讀。
1.根據(jù)文本的體裁,選擇相關(guān)的隨文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時要以教材為載體,適度拓展延伸,將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結(jié)合起來”。學生每學一篇課文,教師應盡可能地搜集課外閱讀中與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他們?nèi)绾稳プx。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帶領(lǐng)學生閱讀挑選的課外讀本,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例如,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根據(jù)詩歌文體特點,我推薦學生學習朱自清的《小草》、金波的《春的消息》。學生帶著濃濃的閱讀期待,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睡了的小草,如今蘇醒了!立在太陽里,欠伸著,揉她們的眼睛……”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展現(xiàn),充滿生機的春天就這樣悄悄走進了學生的心田。又如,在教學講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一課時,對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祖國的“昨天”,僅僅靠課文中的一個故事是很難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我推薦學生閱讀《小兵張嘎》《小英雄劉胡蘭》等故事,拉近學生與戰(zhàn)爭的時空距離,激起學生對抗戰(zhàn)故事的閱讀熱情。再如,學習童話體裁的《兩只小獅子》時,我選擇的是相應的童話《杜鵑學搭窩》《白頭翁的故事》;學習科普小文《蘭蘭過橋》《火車的故事》時,我分別選了《奇妙的橋》《壺蓋為什么會動》。這些與課內(nèi)故事相關(guān)的課外閱讀,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使其養(yǎng)成了將課內(nèi)閱讀遷移到課外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閱讀中的樂趣,從而愛上閱讀,養(yǎng)成習慣。
2.根據(jù)文本的空白,選擇相關(guān)的拓展材料
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均留有“空白”,需須要教師引領(lǐng)學生去感悟。有時候恰到好處的“補白”,能促進學生感悟,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路》之后,為了讓學生不僅要珍惜美好的生活、保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不隨地亂扔垃圾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還要明白垃圾循環(huán)利用的重要性,我適時地向?qū)W生推薦日本中野弘隆的《垃圾哪里去了》。學生通過其中“媽媽”和“紅紅”的對話,明白了“植物被吃掉,弱小的動物又被強壯的動物吃掉,強壯的動物死了,又會被小蟲吃掉……大自然一直是這樣不斷重復地延續(xù)下來,以后也會這樣不斷地延續(xù)下去的原因?!?/p>
教師根據(jù)一篇課文找到與之相關(guān)的多篇相似優(yōu)秀的閱讀素材,或者是主題相同,但表達方式迥異的閱讀文本,不僅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閱讀的樂趣,從而愛上閱讀。
二、授予閱讀技巧,學生掌握群文閱讀的鑰匙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币龑W生閱讀也是如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一些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從閱讀中收獲知識。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以下的方法進行閱讀。
1.讀一讀
在剛接觸閱讀材料的時候,讓學生先學會用手點著文字進行閱讀,這樣進度雖然較慢,但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如生字、新詞可以讓學生用筆勾畫出來,再進行查閱,這樣可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對篇幅稍長的故事,可以采取教師讀一段和學生看一段的方式,可輪流交替進行,借此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閱讀的耐心。
2.畫一畫
在讀順閱讀材料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例如橫線、波浪線畫出優(yōu)美的語句,或者用小圓圈、小三角形、QQ表情等自己喜歡的標志標出重點詞語,用問號標注自己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還可以嘗試用文字和拼音相結(jié)合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其養(yǎng)成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的習慣。如“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故事梗概是什么”“哪些地方讀懂了?哪個地方?jīng)]有讀明白”“主人公為什么要這么問”……這些問題不需要明確的答案,但要學生嘗試著去思考,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語感。
三、給閱讀添“情”加“趣”,激發(fā)群文閱讀的熱情
曹文軒曾說過:“文學一開始就是滿足人們的感情需要的。”閱讀符合學生的天性,教師在選擇導讀材料時,理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大力倡導快樂閱讀。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并愛上閱讀,能夠去搜集和找尋閱讀材料。教師要以學生的“樂讀”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對課外讀物的熱情,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1.說和寫——給閱讀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習契機,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示的舞臺。
如《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和諧溫馨的畫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在學習本課之后,我在課堂上帶領(lǐ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林喚的《家》。在學生閱讀并充分理解這兩首詩歌的基礎(chǔ)上,我又突發(fā)奇想,讓學生也當一次小詩人。有人說:“兒童寫的東西,就是天使在說話?!碑斠粋€個奇妙的語言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時,你不得不喟嘆學生想象力的豐富,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小詩人。此時此刻,閱讀就是一首首綺麗的小詩!
2.猜和演——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快樂
古人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遍喿x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有了渴望和熱情,也就有了目標。如學習課文《兩只鳥蛋》之后,我趁機給學生安排了曲近的《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獵槍》和英國里弗茨的《巴喳——巴喳》這兩篇文章進行閱讀。在學生有滋有味地讀完這首有趣的小詩后,再讓學生完成以下作業(yè)。
(1)聽,小動物們都來了。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畫一畫。
篤篤—— 吱吱——
蹦蹦—— 嘰嘰——
(2)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來演一演《巴喳——巴喳》嗎?一定很有意思。
當閱讀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地接受閱讀,而是將閱讀變成了一種樂趣。這時學生享受就如同一群魚兒,在書的海洋里盡情地!
3.做和畫——讓學生從閱讀中收獲知識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弱,但他們卻十分鐘情于游戲和涂畫。于是,在故事性比較強的文本導讀上,我讓學生把小手動起來,引導他們在玩中積累語言,輕松獲知。例如,在教學《松鼠和松果》后,我再引導學生:“聰明活潑的松鼠,學會了摘松果吃,也學會了種松樹。讓我們再來讀讀松樹和松鼠的故事吧!”同時,我展現(xiàn)《老松樹和小松樹》的故事:“秋天,老松樹滿枝果實累累,黃黃的松子兒使整個山野都香了。老松樹向松鼠們發(fā)出邀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篇文章,積累豐富的語言,我設(shè)計如下的教學。
(1)我們一起來玩“搭積木”的游戲吧!
(2)根據(jù)文中老松樹的話,你能畫一幅松樹生長圖嗎?
再如,課文《畫家鄉(xiāng)》的教學,我安排了同步閱讀《如今山窩變了樣》和《故鄉(xiāng)》兩首詩歌,在導讀課后再讓學生完成這樣的作業(y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讓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鄉(xiāng)嗎?學著課文寫一段話,或者編寫一首兒歌、畫幅畫、拍幾張照片、創(chuàng)作一張‘我的美麗家鄉(xiāng)的小報……”
多篇閱讀材料的隨文導讀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學生逐漸地愛上閱讀,而且讀書的方式也悄悄地發(fā)生變化,多數(shù)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讀書。如今,在課余時間的教室外面的長廊上,學生三五成群地談論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還能夠?qū)ξ闹械娜?、事、物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甚至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午間閑暇時學生也能手捧課外書,從中找尋閱讀的樂趣。家長也反映學生以前讀書為了熬時間,每隔幾分鐘就問:“時間到了嗎?”現(xiàn)在不僅主動拿起了書,而且有的連上廁所時都偷偷把書帶上看了起來。學生點點滴滴的變化真是令人驚喜!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需要教師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興趣、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引領(lǐng)他們走進書的海洋、知識的寶庫!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