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積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兒童文學;問題;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89—01
兒童文學是站在兒童的角度,適應兒童的閱讀習慣的一種文學體裁。其語言的表達大多通俗易懂、文章的內(nèi)容趨于活潑生動。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推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在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對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把握不夠。在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部分教師誤將諸如“夸張”的兒童文學手法與其他文學普遍使用的修辭技巧相混淆,影響小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誤解,制約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兒童文學作品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材,為了避免使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對不同的題材進行相同的解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兒童文體的基礎知識有所了解。
2. 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F(xiàn)如今,好多語文教師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兒童文學課文教學越來越工具化。很多語文教師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兒童文學當成成人文學來進行教學,甚至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字詞句的理解上,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的搜集上,完全是一種工具化的教學。其次,兒童文學成人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教師在對兒童文學進行分析時,不考慮主體的特殊性,用分析成人文學的方法對兒童文學進行模式化的分析,導致兒童文學越來越功利化。這兩種教學方法脫離了兒童文學的審美趣味,將小學語文的課堂變得越來越僵硬化,失去了課堂的活躍氣氛,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1. 加強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不能再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因而教師要建立適合現(xiàn)代教學的兒童文學觀。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弄清楚兒童文學的主體特征,要明白兒童文學是專門為兒童提供和創(chuàng)造的文學體裁,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大量閱讀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這樣,在對自己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才能幫助學生兒童文學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2. 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進行教學。與成人文學不同,兒童情趣是兒童文學的顯著特征。小學生的思維一般都比較獨特,想象力比較豐富,這些心理狀態(tài)在文學作品中就反映為兒童情趣。作品中的兒童情趣對兒童能夠產(chǎn)生很強的吸引力,在小學生的成長方面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及對新鮮事物的新奇感,使得他們在閱讀兒童文學時產(chǎn)生快樂的情緒,因而兒童情趣在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緊扣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進行教學。在進行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兒童文學的文體構(gòu)成要有所了解,對它們的所屬范疇要清晰明了,準確掌握這些文體的分類依據(jù)以及內(nèi)外部形成原因。鑒于兒童文學的體裁特征,教師在教學之前要把握各種文體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以便于在日常教學當中更好地教學。
4. 加大兒童文學在教材中的入選力度。為了保證教材質(zhì)量,教育部應該加大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入選力度。在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時,也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多選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文學作品。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兒童的生活實踐對兒童文學進行科學合理的選編。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兒童文學的內(nèi)涵,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5. 加大閱讀渠道,培養(yǎng)學生興趣。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持有一定的興趣,在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堅持學生興趣點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教學,學生才能對所學內(nèi)容有積極主動的探索,才能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zhì)量。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抓住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在提高自身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和美學特性,積極培養(yǎng)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和現(xiàn)代兒童文學觀,努力擴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范圍,通過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逐漸提升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認知感受能力。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小學教學也要緊跟新課改的步伐,語文教師更要端正對兒童文學的認識態(tài)度,充分利用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巨大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