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紅
摘 要: 小學體育學科開設的初衷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前,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偏重于教學各類體育運動技能和技能,忽視對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yǎng)與鍛煉,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且機械化趨勢嚴重,違背體育學科設置的初衷。為此,有必要改變現(xiàn)狀,采用趣味性教學法,寓教于樂,實現(xiàn)體育、教師及學生三者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步入正軌。
關鍵詞: 小學體育 趣味性教學 應用策略
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體育這門課程的根本目的在于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使其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然而,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一直以來都處于邊緣化地位,各大中、小學校對體育學科不重視,致使體育課程如同虛設。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和深入,這一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學校和社會等多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度有了大幅提升,對體育學科的重視也隨之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小學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上也有所轉變,從過去類似于“填鴨式”被動教學轉而向“以生為本”的主動性教學,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日漸提升。然而,從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現(xiàn)狀看,改革尚不徹底,仍然存在問題。
一、小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特點
在小學教育中,體育課程無疑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該課程承擔鍛煉學生身體、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的責任。不僅如此,體育課程還能增長小學生的體育知識,傳授其豐富的體育技能和技巧。受既定思維模式的影響,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仍舊是過去“填鴨式”,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側重于對體育技能和技巧的傳授,忽視學生的主體興趣,導致學生因體育技能學習過難、教學過程乏味等而對體育課程喪失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著手研究和實踐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并將教學重點從過去偏重技能、技巧傳輸轉向對學生對體育興趣方面,同時引導學生樹立體育鍛煉意識。
二、小學體育趣味性教學方法
趣味教學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和實踐早已有之,在小學體育課程的應用同樣如此,在近些年更是被廣泛實踐,且取得較好的成效。小學體育課程采用趣味性教學法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課堂于學生,而且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法的具體應用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趣味性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合理激趣。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無疑是重要的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運動,尤其是學生喜歡和擅長的體育運動,要給予其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并維持好課堂和諧的氛圍和秩序,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喜歡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開展多元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普遍具有好奇心重、好勝心強的特點。在對學生展開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當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重、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將競爭引入體育活動當中,讓學生在體育比賽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強化興趣教學的整體效果。與此同時,在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項目的設置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積極地嘗試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新穎、豐富的體育活動和競賽項目中充分領略體育的魅力和精神。
(三)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在小學體育趣味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主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根據(jù)認知理論,知識的獲得往往是通過對生產、生活的實踐而來的。為此,要想維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促使其牢固掌握體育知識,則必須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和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將知識成功地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樣才能促進知識的內化,才能深化體育教學成效,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體驗。
(四)注重引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運動意識。
現(xiàn)代體育教育理念倡導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運動的意識。故而,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引導學生進行喜歡和擅長的體育運動,并持之以恒,鼓勵學生持久參加體育鍛煉,進而促其形成終身運動的意識。
三、結語
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中的引進與應用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對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日后,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多嘗試和應用,循序漸進,最終提高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辛繼湘.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3,(4).
[2]王巖,張艷萍,張明強.主體參與式體育課教學模式芻議[J].四川體育科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