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摘 要:教師苦于學生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學生苦于作文無話可寫,這是當前寫作教學的現狀。改變評價策略,將學生從規(guī)范化、模式化、功利化的寫作思路中解放出來,使學生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與尊嚴,是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探索的內容。作文評價應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輕立意、重情感,輕技巧、重發(fā)展,輕甄別、重鼓舞,輕結論、重過程,引領學生真情寫作。
關鍵詞:真情寫作 個性發(fā)展 喚醒鼓舞 多元評價 再修改
當下的語文教師經常苦于學生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文字間看不到青春的活力;寫作教學也常常迫于考試的威力,停留于寫作技巧的訓練。然而,并非所有的寫作都有技巧可言,沒有生活積累,沒有文化積淀,沒有真情實感,語言掌握得再嫻熟也寫不出精美的作品。所以寫作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給學生傳授寫作技巧,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引領學生在寫作中釋放自我,尋找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所以,作文評價要發(fā)揮激勵鼓舞的作用,引領學生沖破應試教育的牢籠,真情寫作,在寫作活動中表達個性,完善自我。
一、不苛求立意高遠,重真情實感,看“文章是否有真實的生活”
古人云:“真情出至文?!鼻楦惺俏乃嫉脑慈??!拔恼率欠駥懻鎸嵉纳睿欠裼姓媲閷嵏小睉蔀樽魑脑u價的第一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學生才會自覺地關注生活、關注自我,才會從“唯分是圖”為他人代言的假話套子里走出來。即使立意還不顧高遠,即使語言還有點啰唆,即使章法也有些混亂,或者表達還不夠流暢,但至少真實地踏在“寫”的道路上了,至少表現的是真實的心靈。這時間沒有什么比“真實的語言”更富有感染力。
二、輕技巧模式,重個性發(fā)展,看“文章風格是否獨特”
作文需要技巧,但一切的技巧都源自真情表達的需要,真正的作品,是用來抒情言志,表達個體生命對生活和社會的認知的。如果作文教學一味地傳授技巧、講解套數,作文評價一味地強調技巧、培訓模式,學生抄作文、怕作文的現象就會發(fā)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走入寫作的誤區(qū),以為幾句古詩詞和幾個名人故事就可以拼接作文,作文的情感內蘊就會丟失,作品的靈氣也會消失。
王蒙先生說:“不要怕孩子寫了什么,最怕的是孩子作文都寫成了套套。” 所以,作文評價更要以人為本,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創(chuàng)意表達,“文章是否有新的突破”“是否有獨特的風格”應作為作文評價的重要視角。某些學生在作文中寫出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運用了獨特的表達方式,教師就要引領學生給以熱烈的掌聲,讓作文評價真正地引領學生個性表達,讓作文評價的課堂成為學生張揚自我、歌詠生命的舞臺。
三、輕甄別選拔,重鼓勵喚醒,找“最精彩的語段”
傳統的作文評價,多由教師獨立完成,評語加評分,表揚的少,批評的多??墒牵睦韺W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質,是被人欣賞的渴望?!钡聡逃业谒苟嗷菀舱f:“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既然人是在不斷的激勵和鞭策下不斷獲得內驅力才不斷發(fā)展的,我們的作文評價就更應該像《新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寫作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
況且,學生的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視野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與深度也不同,有時候不免觀點片面、偏激,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從語文教師都難以達到的高度去評價學生的作文,我們要做的是順勢利導,思想啟迪;對那些寫作基礎差的學生,更應該幫扶,盡可能地找出他們文中的閃光點, 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給予真誠而恰當的肯定,就有可能幫他們找到寫作的快樂,從而愛上寫作,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因此,“找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評出有進步的作者”,都不妨作為激勵鼓舞學生寫作的評價手段。
四、輕教師地位,重學生主體,“同伴的欣賞更激發(fā)寫作熱情”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文評價活動亦應如此。作文評價過程中,教師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激發(fā)寫作興趣,培養(yǎng)思維,鼓勵實踐。
教師在作文評價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嚴的法官,而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無權一個人以一種標準評價作品的優(yōu)劣,而應該融合多元主體、多元價值和多元方法,在評價作文的課堂上組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甚至學生和社會互動,讓學生在交流評改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辨析,學會欣賞。同伴的欣賞往往更能激發(fā)寫作的欲望。
五、重視人文關懷,開展多元評價,“在文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作者?”
高爾基說:“文學即人學。”任何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有一顆鮮活的靈魂?!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作文評價過程中,可以引領學生透過文字,品味作者在文字間流露的人生趣味。設計作文評價環(huán)節(jié):“在文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作者?”“你發(fā)現作者的進步了嗎?”這樣的獨特的評價視角可以引領作者在文字里書寫自我,反省自我,塑造自我,也引領讀者關注生活,關注生命。
六、關注過程,重視作文修改,“這一次有哪些進步?”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還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內容和方法?!?/p>
作文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取長補短,個性發(fā)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所以,作文評價要堅持“發(fā)展”的原則,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評價之后自我修改的環(huán)節(jié)不可缺少,修改后的再評價環(huán)節(jié)更不可缺少。“這一次有哪些進步?”是最能發(fā)揮鼓勵作用的評價設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寫”的事件中完成寫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作文評價時引領師生互動,看“文章是否寫真實的生活”,“文章風格是否獨特”,“最精彩的語段有哪些”,“在文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作者?”“這一次修改有哪些進步?”等,都是基于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引領學生激情寫作的評價視角。真正的寫作是為心靈寫作,為生命寫作。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作文評價,才能給學生開辟出自由呼吸、自由馳騁的語文天地。愿廣大語文同行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扭轉方向,回歸語文教育的本位,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