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尹
【摘要】高中歷史課程中的講評課是歷史教學的有效延續(xù)與反饋,是對學生存在的知識或能力缺陷進行矯正彌補教學的一種課型。有效的高中歷史講評課能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有效教學的實施,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結合歷史講評課的教學實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講評課的講評,要遵循講評主體多元化、講評方式多樣化、講評內容多維化、講評功能多種化。
【關鍵詞】新課改 講評課 高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256-01
講評課是在測試、批改、統(tǒng)計、發(fā)卷等工作完成后 ,教師根據(jù)工作過程中所獲取的反饋信息,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 對學生存在的知識或能力等缺陷進行矯正彌補的教學課程 ;也是通過教師的講評指導, 學生反思自己近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學習經(jīng)驗 ,調整學習計劃 ,運籌新的學習策略 , 進而產(chǎn)生新的學習動力的教學課程。根據(jù)試題的類型, 高中歷史講評課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課外作業(yè)講評, 章節(jié)、單元、階段形成性練習講評 ,期中、期末總結性測驗講評和高三復習階段的綜合性、模擬性檢測講評等。高質量的高中歷史講評課 ,不但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更是提高學生應試技能與素質的重要步驟 , 特別在高三歷史教學過程中 ,更有著平時講授課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為高中歷史教師 , 非常有必要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講評課進行探究、實踐、總結 ,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在歷史教學中應有的作用。
一、講評教學
講評教學是整個歷史講評課流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何有效實施講評教學,除了應遵循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原則外還應遵循講評課 “矯正補償 ” 的基本原則。
1.分發(fā)試卷,反思分析分發(fā)完試卷后,讓學生短時間反思,分析自己的不足情況。同時,學生可根據(jù)教師分發(fā)的“試卷的量化分析表”、“各種題型的量化分析表”認識自己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差距,調動學生在講評課上參與的積極性,以提高講評效果。
2.矯正講評,啟發(fā)提高了解完自己知識點不足后,便進入了整個課堂的核心部分——矯正提高。矯正提高可分為三種形式:集體矯正、自我矯正、小組矯正。集體矯正:針對某個單元或某種題型,對考試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集中講解。集體矯正可以從“示例、分析→總結、傳授方法 →鞏固、提升”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自我矯正:對個性問題,可讓學生自行矯正。當然,可鼓勵部分優(yōu)等生幫助部分矯正時間長、難度大的后進生,這樣才能讓自我矯正更有效。
小組矯正:小組矯正可作為 “自我矯正”的有效補充。對自我矯正還不能解決知識點缺陷的學生可采用小組矯正。按歷史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結合個性特點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組,并分別指定組長和其他成員角色,也可輪流擔任。讓學生把疑難問題提出,通過大家的討論,集思廣益。教師在小組矯正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小組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提倡“百家爭鳴”。
集體矯正、自我矯正、小組矯正三種矯正方式可連環(huán)使用,也可單獨使用,但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使用,要體現(xiàn)課堂優(yōu)化原則、矯正的有效性原則,要力爭開啟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講評效率。
3.矯正鞏固,反饋成果矯正效果必須通過鞏固練習來鞏固和反饋。
鞏固練習可設為一次或分期進行。訓練方式可以采用口練、筆練、腦練等多樣化方式,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使用。有布置,有練習,有評定,有反饋。對反饋結果,教師要從多角度分析,矯正效果好的,可短時完成矯正;對矯正效果不滿意的,可反復使用 “鞏固、評定、反饋 ”,直到達到矯正目標為止。
4.總結提升,鼓勵評價講評教學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便是總結提升了。
對本課、本章的知識點矯正后,要及時總結,對所暴露的知識缺陷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讓學生知曉自己哪些知識點不懂、哪些能力不夠。同時,教師給予適時的鼓勵,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為今后的歷史教學奠定不竭的動力。
二、講評實踐
在講評實踐中講評課教師的診斷講評很重要,有效的診斷能夠及時收集試卷本身和學生答題情況中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在答題上遇到的困難,思考教師在講評課上如何處理這些反饋信息更有效,以便確定講評的重點、難點以及疑點,精心設計講評內容、方法,提高講評課的教學效率。
1.診段:認真研究歷史測試卷。首先,講評課前認真做一遍試卷。其次,要對歷史試卷進行認真分析。筆者的主要做法是:分析試卷本身是否符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試題是否符合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理念;著重分析試題覆蓋了哪些知識點,試題考查了哪些歷史學科能力;試卷中哪些題有問題,問題在哪里,怎樣進行修改;哪些題比較好,好在什么地方,對這些內容進行整理,作為講評課的重點學習對象,分析試卷中試題的難易情況,這就是公平公正閱卷和以后的講評打下了基礎。
2.評閱;做好試卷的評閱工作。試卷有很多學問,可不是簡單的打“勾”和打“叉”。閱卷時通常要做到;(1)做好閱卷記錄。在閱卷過程中,準備一張空白試卷,隨時記下學生的答題情況,如誰是滿分,誰答題有創(chuàng)新,誰答題跑題——(2)對答題情況批注評價。對學生答得好的語句進行標示性標注并寫一些表揚或鼓勵的話語。對答得不好的就用問號等符號標注,使學生自我診斷。
3講評:確定講評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精心設計講評內容和講評方法等,這是教師診斷的最終結果,也是最終目的,通常情況下,筆者將一份試卷中學生錯誤較多的幾個題目從重點、難點、疑點這三個方面去處理。重點就是屬于歷史知識體系中重要的主題內容,因其重要還是要多強調,而且還要做進一步的相關知識延伸。難點就是學生難懂、不太容易掌握的內容,因其難懂,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思維過程,疑點就是學術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易產(chǎn)生疑惑的內容,因其混淆,要補充一些同類題以作進一步的比較和分析,舉一反三。因此,教師在課前診斷中,要認真分析整個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分層篩選出知識的重點、難點一級學生的疑點。
三、結論
總之,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后反思、教學后記,同時也要對個別還沒有達標的學生跟蹤輔導,并有目的地建立錯題和錯因分析檔案,鼓勵學生建立錯題集,以合理、高效的歷史講評為學生的學習掃清障礙。講評課上學生的心理如此復雜, 教師必須加以研究引導。讓有前四種心理的學生認識到其心態(tài)的錯誤及由此帶來的不良后果 , 并引導其逐步向 “探究心理”發(fā)展。這樣才能完成講評課的教學任務、提高講評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艷香.如何上好高中歷史試卷講評課[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