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瑾
摘 要:陶行知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的教育改革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活教育理論貫穿其教育思想的始終,不僅在當時的教育界產生了轟動效應,而且在當下仍具有不容小覷的價值。中國目前的“應試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啟示我們要推行“活的教育”;要培養(yǎng)高尚師德,秉承優(yōu)良師風;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師生觀等。
關鍵詞:“應試教育”;生活教育理論;現(xiàn)代價值
陶行知,20世紀中國一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一生從事過許多教學實踐活動,也形成了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論。本文主要擷取了其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即生活教育理論進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社會是一個大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在社會中的成員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這與當前的義務教育是一脈相承的。對于當前中國的“應試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依舊能夠提供豐富的啟示意義及鮮活的現(xiàn)代價值。
(一)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提倡“活的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陶行知說過:“教育可分為三部,A.死的教育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盵1]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教育仍然以傳統(tǒng)教育為主,即“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盵2]因而導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生活出現(xiàn)脫節(jié),學生淪為學習的機器,成為典型的書呆子,但是很多企業(yè)和事業(yè)的用人單位招聘的是具備一定技能的人才,而不是熟練掌握原理的書呆子。陶行知“活的教育”要求教師要教授“活的”學習內容和“活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用活的學習材料去教活的學生?,F(xiàn)在,學校幾乎成了孩子唯一的學習場所,孩子被束之高閣去學習理論知識,但等到他們學業(yè)有成之時,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又與社會脫軌,所以,我們應該轉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封閉的辦學模式,而要以社會為中心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變以課堂為中心為多種方式有機結合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其次,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改變傳統(tǒng)的硬性灌輸?shù)姆绞?,因為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禁錮了孩子的天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陶行知曾經批評道:“學生是學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學校是變了會考籌備處。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圖畫不教了體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所教的只是書,只是考試的書,只是《會考指南》,教育等于讀書,讀書等于會考。好玩吧,中國之傳統(tǒng)教育!”[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十分注重兒童的興趣愛好,反對學校制定的清規(guī)戒律壓抑孩子的天性,要求以兒童為中心,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兒童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滿足,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教學建議”一節(jié)就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4]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教師應該轉換自己的角色,準確定位自己,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師生通過對話達到最佳狀態(tài)。
(二)在教師素養(yǎng)和教師品德上:培養(yǎng)高尚師德,秉承優(yōu)良師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有所影響,而且也對師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理論內涵決定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發(fā)揮著教育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師生活是藝術生活。其職務也是一種工藝,應當手到心到、躬親實行。彼惟高談闊論,不屑與三百六十行為伍者,豈能當二十世紀教師之名?”[5]陶行知一直都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的事情必定自己率先完成。然而從現(xiàn)在中國的教師質量來看,依然存在大量師德低劣的教師,尤其是在農村的教師隊伍中,此類現(xiàn)象更為嚴重。例如:之前在網上曝光的云南某小學校長性侵低年級女生以及北大導師誘騙女留學生迫使與其發(fā)生不正當關系,這種丑聞近來似乎也屢屢見諸報端,在這種背景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更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培養(yǎng)師德的重要性,教師必須為自己設定一個合適的定位,時刻牢記教師的職責和身份。《荀子·致士》記載賢師的四條品德時說道:“品高德重,使人信服;以身作則,不違說教。”[6]身為教師,時刻都要秉承師風,培養(yǎng)師德。
(三)在學習觀和師生觀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建立“藝友制”
目前,部分教師在走上教學崗位后就疏于學習,而學生也把學習當成是一項任務,待到他們學業(yè)有成時就將學習拋之腦后,生活教育理論啟示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絕不能固步自封,學生也不能停滯不前。尤其是對于教師來說,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尤為重要,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代溝,教師學到的知識到教師去傳授知識需要時間的過渡,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比如多媒體的使用,PPT的制作,影音材料的運用等等,這些都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追求高超的教學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師生關系的樹立也是目前提倡的,陶行知提出了“藝友制”,即拿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將學生當作摯友。這大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在學生心中,三尺講臺上的老師永遠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的,這種冰冷的師生關系并不易于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能讓學生自覺地去砥礪自己學習。
教育界關于陶行知的研究一直樂此不疲,而他的生活教育理論的也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門之選,因為生活教育理論作為中國的開創(chuàng)之舉,不僅在當時的教育界引發(fā)了轟動,推動著中國的教育革新運動,而且對于當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中國教育改革也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經得起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在不同的時代會挖掘出不同的價值底蘊。
[注釋]
[1][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重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第147頁.
[3]陶行知.殺人的會考,創(chuàng)造的考成[J],生活教育,1934.6第1卷第8期.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231頁.
[6]荀況著,楊倞注.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第79頁.
[參考文獻]
[1]申林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研究》,《成功(教育)》[J]2013年第8期.
[2]徐明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9.3.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5]董寶良主編《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6]李劍萍《中國現(xiàn)代教育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4.
[7]陶行知.殺人的會考,創(chuàng)造的考成[J],生活教育,1934.6第1卷第8期.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安徽 淮北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