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迅猛,而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要求學生能夠全面地發(fā)展,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體的提升措施,希望對提升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的單一
如今,有很多小學的語文教學方式非常單一,很難脫離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的教學觀念也比較落后。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老師只是注重課堂上對學生閱讀的訓練,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老師了解得并不是很到位,而且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是通過簡單的課堂訓練就能提升的,這需要通過長期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而成,但是由于有的學校教學內容和任務設置不合理,導致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課外閱讀,最重要的是老師也沒有更多地提倡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導致很多小學生不重視課外閱讀,也就不能從課外閱讀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2.小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
小學生天性愛玩、多動,不能有效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中,所以,大部分小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這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助力,有了興趣,學再難的東西也會變得簡單,而沒有興趣,即使是最簡單的東西也很難學成。小學生對語文閱讀沒有興趣,這對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老師在課堂上講很多有關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學生不感興趣就很難有深刻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就更難了。
3.老師在講解文本的過程中有很強的目的性
如今,有很多小學的教學方式太過于應試化教學,老師在講解文本的過程中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絕大部分老師都以考試為標準,也以這一標準來要求學生,講解文本的過程中甚至還要求學生將這一標準模式記住,考試也以這種模式為標準來評分,所以,學生即使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也只能保留。小學老師的這一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采用多種形式給學生呈現一種可觸摸的形象世界
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閱讀文本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是語文閱讀文本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有感情、有情境、可感受的世界。教師在講解人物類文本閱讀的時候,可以通過PPT放映主人公相關的故事片段,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讓閱讀文本更加形象化,更加能夠凸顯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人格特點。或者老師在講解景物類文本閱讀時,可以通過PPT放映有關景物的圖片,讓學生在視覺上形成一種情感的沖擊,從而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2.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有效增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老師可以選取一些有趣的課外閱讀文本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從而自覺主動加強課外閱讀,逐漸提升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其次,老師可以對課外閱讀多并且有效的學生進行嘉獎,從而在班級里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能互相競爭,互相提升。
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感受文本
小學語文閱讀都是以文學作品為主,都是教材編者和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對于學生來說,鑒賞這些文章對學生的成長學習和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益處。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體驗、感受文本,引導學生對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以及表達方式加以理解和感受,并且在引導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要提倡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中,由于學生的經歷和感受都比較少,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引導學生深入到文中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中,讓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加深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有情感、有情境的形象化世界。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升對小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說教學方式單一、小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以及老師在講解文本的過程中有很強的目的性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等,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加強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李海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解決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