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達
摘 要:當前,我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著重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要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取有效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性就尤為重要。而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育資源,其能夠幫助教師整合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以小學語文為例,對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進行探討,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意義;整合分析;問題;改進措施
一、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否認,由于語文學科自身所獨具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學習氛圍必然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但是,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在一起,再利用信息技術中情景創(chuàng)設的教學模式,再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真正地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以人物動畫頭像為例,讓學生辨認人物臉部表情,微笑、發(fā)呆、得意、害羞、發(fā)怒、委屈、憨笑等詞語,從而以日常生活為基礎,徹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教學效率。
2.為語文學習生成更多的教學資源
筆者在上文多次提到,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主。但是,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僅僅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教學,其中的很多知識內容是教材所容納不了的。因此,我們必須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力量,將語文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充分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地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
比如,我們在介紹《開國大典》這一節(jié)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1949年場景呈現(xiàn)在多媒體課件上,然后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實例的觀察來了解開國大典的歷史背景,并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讓學生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圖片,讓學生知道了小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物產豐富;教學《海底世界》時,又和學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知道了海底是豐富多彩的,還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分析
1.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
筆者在上文曾提到過,不少學生感覺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徹底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一內容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依次重點描寫與場景相對應的棱以及面,使園林形象化與動態(tài)化,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強烈的刺激與吸引,能夠使學生在腦海中有效地形成園林的具體圖像,從而為學生對這一內容的有效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者,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還有助于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講解以及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比如,一教師在教學《開國大典》第二段時,為了突破仿寫排比句的難點,設計了如下教學要點,使難點迎刃而解:(1)播放“開國大典”動畫并配以音樂,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2)聽教師范讀內容,填空找出“開國大典”過程中心情激動的句子;(3)面對動畫,用群眾“為……而……”模仿說話,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為寫排比句打下基礎;(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讀一讀、議一議,認識什么是排比句;(5)出示文中的兩個難句子,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后用“……曾經鼓舞……”“……現(xiàn)在鼓舞……”“五星紅旗在……升起,表示……”的句子仿說排比句。
2.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
我國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提倡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并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具開放性以及交互性。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應該融入有效的信息技術,從而使教學過程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下更具有效性與多樣性。
再者,無論教學形式如何變化,其實質都是以學生的學習成長為基礎,所以,我們在發(fā)展學生能力的基礎上,應更為注重重點的教學。因此,我們應將自身的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進行充分整合,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逐步地增大課堂教學密度,從而讓學生充分地汲取各種有效的知識養(yǎng)分。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中所存在的問題
1.片面理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質,是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模式等多種內容進行統(tǒng)一的綜合與貫通,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某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理解的錯誤,使得其將課本內容照搬到多媒體課件上,從而使得信息技術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缺乏一定的整合技巧,以致課堂教學更為無趣,徹底地澆滅了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
再者,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理解過于狹隘,認為這種整合僅僅就是將多媒體課件進行優(yōu)化,從而使得其多媒體課件制作過于花哨,以致在實際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產生了一種“喧賓奪主”的負面影響,降低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弱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而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就難以提升了。
2.教師教學引導性的弱化
筆者在上文說到,多媒體信息技術對于語文的課堂教學,僅僅起到了教學輔助的作用。而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不適當應用,不僅沒有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師自身的教學引導效果。盡管,某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了各種內容的有效整合,同時其也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卻忽視了自身的教學引導性與監(jiān)督性,從而導致學生常常在課堂學習中討論與學習無關的各種事情,不僅限制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性能,還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師的教學引導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
四、促進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優(yōu)勢發(fā)揮的具體措施
1.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性能
筆者在上文多次提到,多媒體信息技術僅是我們日常教學中的教學輔助工具,所以,對其的應用與整合也僅是促進我國教學效益的教學手段,其決不能作為教師教學的替代而存在。要使得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避免對信息技術的過分依賴以及不適當應用,比如說,某位教師在教學《趙州橋》時,多媒體課件制作得極其優(yōu)美,在展現(xiàn)學生的訓練題目時,每題都帶有有趣的聲音,盡管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其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有效地發(fā)揮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優(yōu)勢,在教師進行兩者的整合之前,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從而使得教師能夠充分地了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性能,即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使得信息技術能夠真正地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工具的應用平衡
對于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我們必須承認,每種教學方式都有其自身所獨有的優(yōu)勢與缺陷。盡管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著其他教學工具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性能,但其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說,其沒有傳統(tǒng)板書所具有的師生交互性,沒有傳統(tǒng)三角板所具有的實踐意義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工具平衡應用,不能因為信息技術所獨有的教學優(yōu)勢以及整合優(yōu)勢,而忽視了其他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所以,在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我們還應注重其與傳統(tǒng)板書、畫表作圖等教學方式的平衡應用。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今,信息技術對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這一類極具抽象性與邏輯性的學科。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我們要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進行有效整合。但是,由于某些因素使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整合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對其整合的意義與優(yōu)勢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切實確保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優(yōu)勢的發(fā)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何海梅.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初探[J].素質教育,2014(1).
[2]常士敏.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J].新華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0).
[3]劉世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J].祖國,2014(2).
[4]李慧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J].少兒科學周刊,2014(2).
[5]湯祖慧.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當代教學論壇,2014(2).
[6]林曉躍.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3(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