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強
摘 要:文章針對高考語文的幾種試題類型進行問題分析:一是探討了實用類文體考察常出現(xiàn)的失誤,并提出了解決的途徑;二是分析了新聞類文本閱讀的考察側重點,并分享了復習方法;三是分析了高考作文訓練和個人作文寫作之間的關系。目的是通過個別類型試題的分析,尋找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學語文;復習策略;備考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0-02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14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闭Z文學習與考試同樣如此,必須做周密的安排和準備。只要我們踏下心來認真研讀考綱,把握高考的命題方向,明確大綱對語文學習的方向,就能做到胸有成竹,科學備考。下面筆者分條陳述不同類型的命題考試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一、實用類文本閱讀問題與策略
高考語文閱讀題一般有文學類閱讀和實用類閱讀,考試時學生大多選做實用類閱讀。近期兩次考試,我特別關注了學生實用類閱讀一題的答題情況,發(fā)現(xiàn)了諸多能夠避免而學生卻一錯再錯的問題。
(一)答題不規(guī)范
首先是部分學生答題不分點分條。這種情況盡管教師一再強調,但還是時有發(fā)生,不能杜絕。這樣的練習做得也不少,但似乎難以起到警醒的作用,效果不佳。這就需要教師在這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下大力氣,嚴明要求。如逐一找出沒有分點分條的學生,對其進行當面教育。其次是答非所問。部分學生在答題時沒有明確觀點和看法,便直接去分析,讓閱卷老師一頭霧水。對此,教師需要在平時就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
(二)對問題理解不透徹
一次模擬考試中,第(3)題問“張國春為我國大型兵棋推演系統(tǒng)的研發(fā)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仔細讀這道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具體”一詞對工作做了限制,即要找出傳記中對張國春做的一些實際的、具體的工作的描述,那些概括性、評價性的話語是不能選用的。然而,很多學生都照抄了“國防大學研制的大型兵棋推演系統(tǒng)取得重大突破和原始創(chuàng)新,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等之類的內容,這顯然不可能得分。由此可見,讓學生學會閱讀題目、分析題目是得高分的前提。平時訓練應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三)面對句段作用(好處)類題目,任性羅列
一次模擬考試中,第(2)題問“以妻子谷迎賓對張國春的懷念為開頭,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很多學生能得4分,得滿分的卻很少??创痤}情況是因為答題太任性了,想怎樣答就怎樣答,完全不思考。
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復習時掌握了不少小說中有句段作用的術語,如設置懸念、埋下伏筆、吸引讀者、照應前文等,在傳記中遇到了這類題,便不假思考地一一地羅列出來。殊不知,這些術語怎能生搬硬套,胡亂套用呢?答這類題一要認清文體,二要看清楚段落所處的位置是在文章開頭還是結尾,三要看是問哪一方面的作用。
以上這些問題,學生只要經過反復分析、探究、練習,就一定能改掉答題不規(guī)范、不認真讀題、任意羅列的毛病,把高分牢牢握在手中。
二、新聞類文本閱讀的問題與策略
我們應在根據考綱抓好穩(wěn)定題型的基礎上,把握好《考試說明》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今年高考《考試說明》中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可能會在文言文、詩歌鑒賞、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用各種形式考查,如古詩詞鑒賞、漢字書法、楹聯(lián)等。
2015年新增新聞類文本閱讀,《考試說明》的題型示例中增加了新聞比較閱讀的考查方式。如概括對同一事件報道中各自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比較由于視角不同、立場不同、目的不同報道側重點有哪些不同,針對某一現(xiàn)象不同記者有哪些觀點分歧。比較閱讀的閱讀量明顯加大,難度增加。由于學生對新聞體裁不熟悉,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新聞類文體的特征、表現(xiàn)手法,同時通過專題訓練,提高他們的應試能力。另外,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我們不能放棄對文學類文體的閱讀復習。據北京市年前考試統(tǒng)計,采用新聞比較閱讀題型后,學生的得分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文學類文本閱讀,所以在注意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同時,還要加強文學類文本的閱讀。
三、考試作文與作文教學
許多教師有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即認為高考作文和平時作文練習是兩回事。在他們看來,高考作文有相對穩(wěn)定的寫作模式,只要按照模式寫就能寫出及格的作文,平時自己練習則主張抒發(fā)性情,有更多的感情投入和個性的張揚。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寫作水平的高低說到底是運用語言的能力、控制感情的能力、謀篇布局的能力、掌握修辭的能力,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下苦功,從細節(jié)、點滴做起。
如果是在高考前數(shù)月,那么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保證學生的語感和文字感。而要想讓學生的作文獲得高分數(shù),就必須保證其作文內容深刻。那么,學生的作文如何才能做到深刻呢?(1)多角度才深刻。現(xiàn)在學生大部分采用例證法寫議論文,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淺層次的議論,而多角度立意可規(guī)避這種情況,即做到一個觀點、三點理由,才能把道理講透。(2)設疑問,針對材料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道理也就隨之議論得深刻了。(3)聯(lián)熱點。如果學生在寫議論文時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相聯(lián)系,或直擊熱點,或暗扣熱點,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就能寫得深入。(4)對比說理,正反對照,能把道理分析得全面深刻。(5)辯證地看問題,即能區(qū)分不同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加強針對性,寫得深刻。(6)教給學生一些生活中的原理,如矛盾論、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馬太效應、破窗理論等,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
參考文獻:
[1] 趙秀文.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語文嘗試教學法淺析[J].新課程導 學,2013(27).
[2] 蘇海珍.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J].新課 程,2010(3).
[3] 朱愛蘭.全面樹立新型理念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學術綜合,2011 (10).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