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芝
摘 要 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的學說使人類在教育方面掌握了更為科學的理論武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更為龐雜的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為高校輔導員的構成和素質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試圖將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中國輔導員隊伍實際情況相結合,為輔導員體制的建設和完善提供理論支持,最終為我國輔導員體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以人為本 教育實踐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29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structor System under the Theory of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Kunzhi
(Me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eishan, Sichuan 620036)
Abstract As the founders of the of Marxist educational theory, their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iven human a more scientific tool.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s and further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equirement of a larger and complex college student group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rings new challenge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instruc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ks of instructor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structor group in China,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instructor system, and finally find a righ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or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 First;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1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關于教育的論述
在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中雖然沒有一整套關于教育方面的理論學說,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很多思想中都談到了關于教育的觀點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論述。
(1)人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實現(xiàn)“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教育理論的一個重大貢獻。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以下內涵:首先,每個人的發(fā)展關聯(lián)到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其次,人的類特征的應有發(fā)展。這里的類特征,主要指的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再次,人的社會性能夠和諧發(fā)展。主要包括生理、道德和能力等。最后,人的個性的自由發(fā)展。(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及根本任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作了詳細描述,包括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政治觀教育、道德觀教育以及法治觀教育。通過教育,力求達到增強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馬克思主義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質要求。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不僅對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定義,還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有所要求。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必須做到全面發(fā)展,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出真正的“四有”新人。(4)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拓展。首先,堅持實事求是,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教育理論的精髓。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主題?;仡櫸覈逃聵I(yè)的實踐歷程,每一步都離不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其次,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我國教育實踐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應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本精神,即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有機統(tǒng)一。最后,堅持以身作則的傳統(tǒng),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的政治素養(yǎng)和文化水平。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思想中明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上做好領頭羊,帶領全民走正確道路。
2 我國輔導員體制構建的歷史與發(fā)展
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輔導員隊伍建設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1)高校輔導員制度的孕育(1933-1950年)。輔導員工作制度萌芽于抗戰(zhàn)時期的“抗日軍政大學”,當時稱思想工作者為“政治指導員”,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工作。(2)高校輔導員制度的初創(chuàng)(1950-1960年)。新中國成立后,輔導員制度有以下特點:一是任職人員來源較單一,基本上都是經過革命洗禮后政治覺悟高,但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同志;二是工作制度以兼職為主。(3)高校輔導員制度的初步形成(1961-1989年)。這一階段中,我國以法規(guī)的形式對政治輔導員的地位、作用、工作性質、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標志著政治輔導員制度在經歷了多年的實踐和反復探索后已基本成型。(4)高校輔導員制度的加強(1990-2003年)。在這十年期間,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已經步入正軌,國家在政策上提出要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深造和鍛煉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一批年輕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5)高校輔導員制度的科學發(fā)展(2004年至今)。近幾年,我國確立了輔導員隊伍在高校建設中重中之重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3 目前我國輔導員體系仍存在的問題
歷史證明,高校輔導員體制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制度。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巨變,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高校輔導員體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3.1 輔導員面臨職業(yè)能力的挑戰(zhàn)
首先,輔導員閱歷淺、經驗少與社會環(huán)境變化、學生素質變化、學生需求變化之間的矛盾。當代,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促使高校教師在職責職能方面發(fā)生了諸多變化,例如,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隨著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大學生群體綜合素質下降等現(xiàn)象,要求輔導員成為政治教育者、思想引導者、政策落實者和生活服務者。但是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依賴于以往的經驗,缺少系統(tǒng)科學的研究,這為輔導員工作專業(yè)化發(fā)展帶來桎梏。
其次,輔導員的有限精力與繁瑣事務之間的矛盾。輔導員工作現(xiàn)狀總結一句話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輔導員能否在龐雜的工作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是問題的關鍵。目前,除了要完成常規(guī)工作外,安全穩(wěn)定教育、心理輔導、日常管理、助學貸款、就業(yè)指導等,都成為輔導員日益重要的工作任務,因而從客觀上對輔導員的精力與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個體的有限與任務的繁重形成矛盾,使輔導員不但疲于應付,更難以把握工作重心。
最后,輔導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知存在局限性。當今大學,普遍存在著教學課時壓力、科研任務壓力、科層條塊界限等問題,使教書育人逐漸萎縮并異化,將“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思想政治教育任務退位至一個崗位甚至某一些人的職責范圍。面對如此艱巨復雜的育人責任,高校輔導員卻難以將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同教育實踐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武裝。
3.2 輔導員體制建設滯后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困阻
首先,輔導員職業(yè)期望與現(xiàn)實身份定位之間存在差異。在實際生活中,輔導員甚至被視為學生的“生活保姆”、“安全聯(lián)絡員”等。每當學生管理工作質量下降、學生問題增多,輔導員就會首遭質疑和責備。再加上崗位責任、工作強度與工資待遇不成正比,不僅使他人對輔導員缺乏認可,輔導員本身也對自己職業(yè)的認同度偏低。其次,社會對該職業(yè)發(fā)展的支持力度不夠。由于受到當前社會大環(huán)境尤其是市場經濟的影響,導致不少輔導員的敬業(yè)意識和奉獻精神開始淡化,社會中的浮躁情緒在其中蔓延,對學生工作的熱情明顯不足。最后,缺乏有效科學的輔導員培養(yǎng)機制。一些高校在輔導員急缺的情況下,廣泛招聘,數(shù)量可觀,以致于難免魚龍混雜。輔導員在上崗前及工作中都無法得到系統(tǒng)的專業(yè)職能培訓,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不夠,難以將人的全面發(fā)展看作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強調。
上述情況表明,輔導員體制在逐步趨于穩(wěn)定的同時也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境,亟需改革和完善。
4 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觀點解決現(xiàn)存問題
首先,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于教育者的要求,對輔導員自身的發(fā)展內容進行規(guī)劃時必須遵循簡單易行的操作標準,為輔導員的專業(yè)建設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建立專職專業(yè)對口的培訓機制,使全體輔導員能夠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質,成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教授,為國家發(fā)展培養(yǎng)接班人。
其次,在對輔導員體制構建時,要堅持貫徹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的“以人為本”。這里的“以人為本”包括以大學生為本,以輔導員為本。也就是說,高校輔導員制度要緊貼大學生和輔導員的需求、心理和特點。
從大學生角度而言,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時,應當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充分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工作重心為主抓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治觀等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建設。
對于輔導員來說,在對輔導員的工作進行界定時,要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同時兼顧大學生日常管理。要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情況建立輔導員工作的長效機制,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為輔導員的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為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提供持續(xù)的物質和精神動力,提高輔導員職業(yè)的社會地位。
最后,為了加大輔導員體制對教育的拓展作用,全校乃至全社會都應擔負起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將這項工作全部壓在輔導員頭上的現(xiàn)狀,通過立體全方位、隨時隨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會整體的思想文化氛圍,真正將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同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有機結合,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培養(yǎng)“四有”新人。
5 對我國輔導員體制建設的展望
在輔導員的隊伍構成方面,學校著重提高輔導員職業(yè)素養(yǎng),使輔導員具備知識教育、素質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蓬勃朝氣、昂揚斗志的思想先鋒隊,最終轉化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強大力量。在輔導員機制管理方面,應充分發(fā)揮輔導員這一群體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減輕輔導員煩亂復雜的無主題工作。同時提高輔導員相關待遇和職業(yè)認可度,讓輔導員在做出貢獻的同時享受相應的待遇和成就感。最終,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教育發(fā)展實踐,從各個方面改善我國輔導員體制構建,使我國高等教育朝著健康、有序、和諧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530.1995:243.1960:507.1960:515.
[2] 羅國杰.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2.
[3] 葛力.十八世紀法國哲學[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709.
[4] 王奕.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