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華
【摘要】根據高考大綱所進行應試模式的教學,注重應試技巧方面的培養(yǎng);在作業(yè)方面進行的個性化方案研究,有著其設計的必要性原則和效果;鮮明的分層教學模式;個性化閱讀課堂展示這些都是高中語文課堂個性化的展示。
【關鍵詞】高中語文 應試技巧 分層教學 個性化
個性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創(chuàng)新教學,但是又不同于創(chuàng)新教學的模式,個性化教學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為學生量身打造的教學方法的設計,這些都是語文個性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的語文課堂如果單純的圍繞著高考大綱來進行,就會變得功利性、枯燥無味,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是一種阻礙,由此,怎樣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在語言題目上的應試技巧
高中語文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考試應對技巧的傳授,還要注意通過考試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方面的能力。從高考內容上來分析,閱讀主要是考查學生文學知識的應用和語言能力的表達,作文主要依賴于學生文學知識的儲備,而在個性教學的探究上我認為最應該拿來當作探究對象的就是語言表達類題目,這類題目的考查類型有很多,考查的落腳點就在于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和應用。
關于語言知識應用的這類題目主要有長短句的轉換、排序題、壓縮語段和圖表與文字的轉換等題型,這幾類都是高考中經常出現的題型,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功底都有一定的考查。這類題目的總體要求是需要學生能夠準確、得體、鮮明、生動的去表達題目內容,但是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講解是完全不夠的,因為語言類的題目對學生而言難度很大,如果學生在文學知識儲備上有一定的欠缺,那就需要依賴一定的考試技巧來彌補這種缺陷。
關于長短句的變換,首先需要提取句子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謂賓之后,如果題目要求長句變短句,學生就可以把主謂賓單獨組句,組成一個連貫的句子之后注意加上一些連冠詞,確保句子的連貫性。但是有一種情況是,給出的長句中內容是由幾個人做的事情組成的,那么在轉換時就要注意將事件分立開來,按時間順序或者是因果關系進行排序,然后在句子之間加上連詞或是代詞就可以了,這種方法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性。而短句變長句這種形式,主要就是考查學生下定義的能力,在找出句子的主語之后,按照語法順序將定語進行排列,最終構成一句完整的話,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確保不能出現語法錯誤。
而關于排序題,主要就是考查學生在語言方面的邏輯性和語感能力,很多時候學生都是憑著語感去做排序題,這是一種解題方法,但是有很多學生在語感上并不是很擅長,所以,保守的方法還是注意查看句子開頭的關聯詞、代詞和連詞等信息,找出主體句,然后根據信息提示一步步的確定順序。壓縮語段題目主要就是一句話,學生只要抓住關鍵詞,點明關鍵信息就基本上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關于圖表轉換題目,學生在解題時注意運用修辭手法,根據特定的背景充分得體的去揭示主體。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應試技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以往講解固定題型的方法轉換為綜合講解,不針對某一特定的問題,而注重方法的傳授,對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
二、作業(yè)不是必做的任務,而是個性化教學的拓展
這里提到的作業(yè)不僅是課下學生需要做的任務型的作業(yè),還指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內容的完成,例如閱讀、寫作這種提高語文內在能力的一種方式。像現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作業(yè)都太過空洞而不具體,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作業(yè)完成的最終結果,忽視了作業(yè)的過程。就拿閱讀來說,很多學生在閱讀方面都是非??辗旱娜プx,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根本抓不住文章的要領,也讀不出什么感悟,這種方式是一種消耗時間卻沒有效果的學習方法。個性化課堂的設計首先要確保學生能夠利用好課堂時間,將僅有的時間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閱讀的數量和方式,教師在閱讀課上不應過分的干涉,起碼要給學生留出可變通的研究時間。這是個性化課堂的拓展,在閱讀方面如果再進一步拓展,就是個性化課堂教學的深化過程,這個過程的內容主要就是教師在閱讀課上,引導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對文章文本特征、作者的寫作特點進行歸納,關于文章整體語言的應用以及類似作者的作品的研讀或者是文本特征相似的文章,這些都是個性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以閱讀為例,展開個性課堂的細致講解,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其他知識的拓展補充。
三、分層式教學是個性課堂教學的另一體現
個性課堂教學不僅僅體現在課堂內容拓展延伸上,更需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個性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很大的潛力,對于創(chuàng)新性內容都有著很大的探究欲,而有的學生卻一直處于被動的階段,教師講什么就只學什么,不會自主去拓展知識。這種情況在高中階段尤為常見,一部分學生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進行學習,而有的學生卻能夠以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去學習,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當然,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教師也不可能為每一個學生制定出教學計劃,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學生平時在語文學習上的特點和語文成績進行三個層次的劃分,這個劃分的標準不完全是語文成績,還包含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
第一個層次就是為那些本身語文能力比較高,對語文學習有很強探知欲的學生多布置一些知識與探究性的任務;第二個層次則是將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劃分在一起,為這些學生提供一些有特色議題,讓學生自主的發(fā)揮,將自己的看法、建議等都寫出來;第三個層次就是那些將語文學科當作任務來學習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主要是搜集一些高考中經常的類型題,進行整合歸納。在語文課堂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資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的情況進行課堂模式的選擇,最終營造出的課堂形式就是開放式的、學生研究語文課題的這樣一種個性化課堂。
總之,高中語文的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的,在課堂教學這一塊,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形式的教學,在考試技巧以及知識內容的講解上都可以講究個性化、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