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竹玉
【摘要】對于幼兒來說,我們必須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只有建立平等的、個性化的師幼互動關系,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毒V要》中很多地方都體現(xiàn)著師幼互動的思想,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從這種關系的轉變,我們便可以看出,它強調了師幼之間的一種平等、融洽、和諧、互動的關系。
【關鍵詞】師幼互動 尊重理解 平等熱情
“親其師而信其道”。情感交流是種心靈上的交匯,幼兒只有在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尊重的基礎上,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對老師進行表達與相互交流。師幼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促進師幼互動的必要條件。從事幼教工作以來,最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那份濃厚的師幼情。我喜歡并非常享受著與孩子們交流的過程,每一次鼓勵的微笑、每一個信任的眼神、以及無數(shù)用心交流后的感動,都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重要元素。
一、平等地對待幼兒是增強師幼情感的前提條件。
教育家福祿貝爾曾經(jīng)說過:“教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幼兒除去生命發(fā)展的障礙,讓自我得到發(fā)展。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fā)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的自我活動”。可見,面對幼兒,我們不能顯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或是把幼兒當成是幼小無知的群體,而是要彎下腰來平視幼兒的眼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很重要的。
《綱要》指出:“幼兒不是被動的“保護者”。教師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應當容許幼兒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不使用粗暴地強權。這就需要我們做到尊重孩子,也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孩子們的信賴和愛,孩子才會更加地尊重老師。
孩子們的思想就如色彩斑斕的萬花筒,他們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有些問題很天真,也有些很古怪,但這些都孩子的真實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怎樣,作為教師都不應嘲笑打擊孩子,把有奇怪想法的孩子視為異類。
二、關注是增進師幼情感的途徑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jīng)說過:“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于孩子發(fā)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xié)助與指導”??梢?,要想讓幼兒對我們敞開心扉,只有真心地熱愛幼兒,關注、了解他們的情感變化,方可更深地觸到其內心真實的感受,以嘗試更好、更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園中,幼兒對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觀察的很仔細,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他們會使用自己的方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幼兒是很敏感的,他們絕不愿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能與老師親近的機會。在幼兒的
心中,他們非常渴望與老師親近,得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愛,當孩子們到老師的關注與肯定后,便會更加喜愛老師、信賴老師、依戀老師,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動。在這些行為中,其實孩子是師幼情感交流與互動的主動發(fā)起者,所以,我們要理解孩子們存在這些行為的原因和他們的真實用意。孩子的何種言行,都是為了能與教師進行情感的交流,教師都應該給予其相應的答復。對于表白性的言行,老師可以微笑地摸摸孩子的小腦袋,沖他們點個頭,清清的應答一聲;對于孩子們的明知故問,教師可以借機引導孩子自己回,提升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對于孩子間的告狀行為,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進行討論,教育他們,提高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
三、熱情與贊揚是增強師幼情感的基本保證。
熱情與贊揚對缺乏學習動機的幼兒有良好的影響。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本褪钦f應避免空洞無物、枯燥乏味、呆板無力的語言。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著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接受和模仿。例如我們班的高強小朋友是一個內向的男孩。入園時一句“老師早上好” 就很難說出口。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每天看到他來園我就面帶笑容,并熱情主動地和他打招呼,還常常摸摸他的頭和他聊幾句,久而久之他有了變化,雖然不是十分明顯,但能感受到他與老師的親近,臉上的表情也自然多了。韓佳露小朋友平時不善言語,課堂上我主動邀請她參加游戲活動,并給予她鼓勵與贊揚,獎勵她小貼畫,從此她變得努力了,并且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與幼兒良好的情感溝通,會更好地促進師幼間情感的發(fā)展,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我們必須根據(jù)新的教育理念來調整師幼間的關系,在社會和教育的整體架構中,正確清晰地把握幼教的實踐方向。每個幼兒都是一本需要成人不斷用心去理解的書,我們只有找到通往他們心靈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我深切的感到和幼兒間的情感上的交流需要有心靈的共鳴,需要教師的言語及行為被幼兒真正地理解、接受甚至欣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增強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1年。
[2]《幼兒教育心理學》,2007年。
[3]《都市家教月刊》,2011年。
[4]《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