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曲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非常重要,它能夠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獲得各個領域的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與審美素養(yǎng)。加強朗讀訓練,組織課堂討論與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 朗讀 討論 質疑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115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可以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獲得各個領域的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與審美素養(yǎng)??墒牵瑐鹘y(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通常都是由教師主導,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課文的關鍵詞語,然后劃分結構,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花費了大量時間,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們該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呢?
一、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品味與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們進行閱讀教學,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與感悟能力,而朗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朗讀通過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共同協(xié)作,把靜止的沒有聲音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靈動的語言,通過聲音傳達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達到這種效果,就需要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內涵。所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融入朗讀,讓學生多做練習。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語文教師還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采用分角色朗讀、跟讀、配樂朗讀、模仿朗讀等各種形式,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海燕》一文時,筆者就根據文本的特點,組織了多樣化的朗讀訓練。首先教師范讀,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基本的語調與感情;接下來準備配樂朗誦,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基本結構;第三步,讓學生分組朗讀,并對課文進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并說出喜歡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讓學生做了個性化演讀。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訓練了各種朗讀方式,在朗讀中對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由地閱讀,自在地朗讀,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組織課堂討論與交流,讓學生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立觀點,保護學生的個人感受。所以,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多組織一些課堂討論與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多發(fā)言,暢談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時候,教師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應該隨時關注每一組學生,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幫助。特別是學生討論陷入瓶頸或者爭論比較激烈時,教師要善于點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觀點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筆者就采用了討論交流的方式,希望學生的獨特思維互相碰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朗讀了一遍課文后,筆者拋出了第一個問題:“你認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討論展開后,有的學生認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這一觀點的占了大多數;有的學生則認為是菲利普夫婦。這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這時,筆者對學生進行了簡單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設計的故事情節(jié)的靈魂,小說情節(jié)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圍繞他進行的,同時主人公的活動還會影響到次要人物的活動,他的行為或者命運往往可以揭示小說主題。提示完畢后,學生又經過了思考、討論,最終明白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應該是菲利普夫婦。在小說中,于勒的命運雖然貫穿了整篇小說,并且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是小說的主題不是靠于勒來揭示的。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恰恰反映出他們的靈魂已經被金錢腐蝕了,恰恰讓我們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至上的丑陋現象,這才是本篇小說的主題。這樣,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若是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提出疑問,那么最起碼可以證明他們是認真閱讀了,并且積極思考了;反之,若是學生一個問題也沒有,切不要以為學生什么都明白了,這恰恰說明他們沒有讀懂,或者沒有思考。所以,我們在組織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喂,出來》一文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為了啟發(fā)學生大膽質疑,筆者先提了一個小問題:“小說中的黑洞在現實生活中會不會出現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1)這個故事是真的嗎?(2)洞是真的沒有底嗎?它比喻什么呢?圍繞的話題是什么?(3)小說寫了幾種人?他們各有什么表現?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4)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等等。
提出問題后,再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自己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求知,學會解決問題,并最終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