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經濟問題逐漸需要法律來約束。目前在國際中所使用的經濟法律為國際經濟法。而國際經濟法是否能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的法律組織,并且它包含了哪些重要內容。這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與思考。而對其進行探討的過程是國際經濟法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在這一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同的理論思想,各有各的優(yōu)勢也有不足。在看待一個理論思想時,應當從內部成分與外部所體現的作用進行雙方面的考察。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以及發(fā)展的角度正確看待國際經濟法。
關鍵詞:國際經濟法;基礎理論;思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國際經濟法的研究有了充分的進步。眾多理論人員與實踐者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參考其他國家的研究成果,對國際經濟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就需要增加對國際經濟法的根本理論進行研究探討。最近幾年來,在對國際經濟法的研究過程中,一般都是較為片面的,其討論的內容一般都是國際經濟法的內容,很少針對而國際經濟法是否能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的法律組織等問題進行探討。所以在應當增強對國際經濟法的理論研究,對其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1 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內涵
“公法說”;強調國際經濟法的公法特性是公法說的主要涵義,但大多數學者對于這個含義存在不同的觀點。其中主要分為下面幾個觀點;(1)國家經濟法對于國家的調整經濟領域的關系起著有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它就是經濟秩序的管理者,反映出了國際經濟的法律秩序;(2)是在兩個以上國家共同協調國際經濟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經濟關系中國際經濟法起調整作用,是它門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3)認為國際經濟法是所有國家之間協調經濟關系和配置經濟利益以及對國際經濟交往行為進行調控和管理的國內法和國際法規(guī)范的總體。
“綜合說”;綜合說是國際經濟法公法屬性和私法屬性兼?zhèn)涞膶傩?。主要觀點有;(1)在國際社會中關于經濟關系和組織的法律規(guī)范以國際經濟法為主要體現。即在有關于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生產、流通、結算、信貸、投資、稅收等關系及國際經濟組織等法規(guī)和法制總稱。(2)調整跨越一國境界的經濟關系國際經濟發(fā)起到決定信作用,是一個涉及國際法與國內法“公法”與“私法”、國際商法以及各國涉外經濟法、民商法等多種法律規(guī)范的結合體。
在進行國際經濟法的定義研究,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極為初始性的問題。它是國際經濟法體系所形成理論上的原點,是對于開展所有國際經濟法研究的起點。關于國際經濟法所包含的許多理論意見都是從這推論而出的。若想在國際經濟法的定義的說法上達到統(tǒng)一,主要還是在國際經濟法的的研究目標的認識上達到統(tǒng)一。目前已有許多專家在”國際經濟關系”做出了較為具體的分析。不過目前并沒有在該問題上慢慢形成共識,反而仍存在越多分歧。會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由仍在問題自身,因為國際經濟法的定義會直接對構建國際經濟法體系產生根本上的影響,倘若果斷直接對其作出定義,會出現一些問題。從理論出發(fā),這個決定本身并不存在錯誤,可以簡要參考一下外國學者對該問題的分析。雖然他們的了解并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國內對國際經濟法基礎問題的見解仍有爭議。
2 國際經濟法是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
肯定說。一方面認為國際經濟法具有公法屬性,同時還認為應有其獨立的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而一方面又認為國際經濟法不具有公法屬性,一般公法均是為了調節(jié)國家之間的問題所存在的的法律。且都已經大致完善,所以國際經濟法不包含在公法范圍內。還有種說話,認為國際經濟法既具有公法屬性有具有私法的屬性,同時應具有其獨立的法律部門地位。
否定說。認為其具有公法屬性,卻不承認其具有獨立的法律部門地位。一方面認為其能夠對國家之間經濟領域進行調整的公法,所以是公法的分支。另一個種認為其同時具有公法與私法的共同屬性,卻不承認其具有獨立的法律部門地位。
法律部門是對法律法規(guī)進行有序的規(guī)劃的一種手段。同時包括了法律規(guī)范、法律體系、法律內容。雖然是對法律進行規(guī)劃的一種手段,但同時也有它學理的一面。對國際法律能否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有很多影響因素。大致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不同的出發(fā)點會產生不同的說法,也可能是因為外部因素對法律部門的理解不一樣而引發(fā)的。
3 國際經濟法的范圍
第一,狹義說。其觀點在一定范圍內不提倡私法性的原則。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國際經濟法能調節(jié)郭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的法律體系,其法律內容是由眾多國家共同擬定的。但國際貿易法中的買賣、運輸與運輸保險等法律法規(guī)并不在經濟法的范圍之內?!?/p>
第二,廣義說。它的觀點則是在一定范圍內提倡私法性的原則。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在國與國進行經濟往來時,由于進行法律的行為主體不一樣,其性質不相同。它不僅包括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而且還有國際的法律規(guī)范。既有公共法規(guī),又有私有法規(guī)”。
評論標準。對于國際經濟法中范圍所存在的爭議,可將其分為倆個方面來考慮。把外國的理論知識引入到實際的研究中去。雖然其觀點會難以融合,但可以作為參考來使用。在對國際經濟法的分類時,是會被外部因素所影響的,有學者想吧國際經濟法進一步劃分,將其在分出國際商法的部分。解決在對國際經濟法的范圍太過廣義所帶來的問題。同時也會造成對國際經濟法的探討與研究產生一些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國際經濟法的研究中研究的問題:國際經濟法的內涵、國際經濟法是否能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的法律組織,并且它包含了哪些重要內容。這些問題在各國的討論中產生了許多爭議。很有可能是不同國家、思想理論人員的出發(fā)點不同。更有可能是因為對外在原因的認識不一樣。在討論研究中所提出來的理論依據,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只是這些理論依據缺乏完整與說服力。所以在看待問題時,要從多方面著手,不要太過于片面。對其進行探討的過程是國際經濟法發(fā)展的必經之路。針對這些問題,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發(fā)展的目光,進行深入研究。構建國際經濟法的理論體系是件較為困難的事,但只要不斷努力,進行研究與加強完善。
參考文獻
[1]莫世健.國際經濟法之“獨立性”辨析.[J].國際經濟法學刊,2013.06(34):23-35
[2]左海聰.國際經濟法基本問題論綱[J]法學評論.2014.04.(23):135-137
作者簡介
孫光輝(1991-),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15級碩士研究生,法律碩士(法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