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唯
摘要 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小學生學習訴求的提升,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其也成為評價語文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教師要結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日常課堂教學,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語文課堂的質(zhì)量和效率。筆者著重立足于“有效上課”環(huán)節(jié),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以期以最佳狀態(tài)完成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任務。
關鍵詞 有效四環(huán)節(jié) 有效上課 小學低年級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63
0引言
教學思維的轉(zhuǎn)變和教學方法的革新,使教師逐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使小學課堂教學更加靈活生動。但是,縱觀我國當前語文教學現(xiàn)狀。仍然有許多語文教師不注重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情況出發(fā),仍然應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很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教師要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身心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進而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訴求,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整體語文課堂質(zhì)量,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1不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當前,小學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師過于追求教學成果,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槟康?。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不重視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教學模式落后
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普遍以課堂教學、課后練習和考前復習為主,教師課堂教學內(nèi)容包括生字詞學習、閱讀和背誦課文、字詞義解析、理解課文中心思想等。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將語文課堂填滿,不注重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也沒有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只是通過對作業(yè)和背誦的檢查來檢驗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很難從根本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1.3不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
部分教師認為,小學初級階段的語文教學只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就行,不需要過多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重心放在了課堂講解上,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不注重結合語文課本中的具體內(nèi)容,對每一篇課文進行不同形式的講解,只是一味地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采取傳統(tǒng)的課文講授模式,很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語文學習興趣,也很難促進整體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生只是對基礎性的生字詞和語文知識要點進行了掌握,但是很難對其進行靈活應用,無法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4過度重視課堂氣氛,不注重教學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語文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營造,進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語文學習興趣。將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多教師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應用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等方式,對語文課堂形式和內(nèi)容進行豐富,但是其過于注重課堂形式,沒有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雖然達到了活躍課堂的目的,但是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2.1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基本訴求。其為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能夠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進而使小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從而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固定的課堂模式,營造一個輕松的語文課堂環(huán)境,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期待,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2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確立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型教學改革背景下,分外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的主體,自己作為語文課堂的參與者,對小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輔助和引導,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師要改變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被動局面,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增加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進而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進行補充,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師也要對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明確的了解和認識,結合他們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
2.3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首先,朗讀教學。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認知世界和獲得審美體驗的基本和前提。朗讀是閱讀中的一種。教師通過引導小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幫助小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幫助他們快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能夠練習學生的普通話,使其通過廣泛的閱讀,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充分確保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能夠結合小學生的朗讀情況,考察他們對文中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和對課文的理解情況,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以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木蘭從軍》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讓小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而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
其次,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能夠?qū)碗s的教學問題進行簡化,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普遍較小,注意力難以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特點,應用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形式,對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大程度實現(xiàn)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低年級生字詞教學過程中,以“奶”字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教學:這個字左邊一個女字旁,右邊像一個駝背的老人,奶奶年紀大了,走路的時候背彎彎的,需要拄拐杖。應用該種方法,生動形象地對小學生進行漢字講解,能夠幫助小學生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也有助于親情教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第三,組織競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好勝心比較強。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組織競賽,為小學生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能夠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構成和身心特點,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組詞競賽、造句競賽和生字詞競賽等,推升小學生對基礎性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
第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比較普遍。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小組教學的內(nèi)涵,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接受能力,對小組進行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中的學生能力基本持平,既能夠確保各個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也能夠促進小組內(nèi)部學生的互幫互助等。小組成員可以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互幫互助,也可以在課下一起完成作業(yè),并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指導,進而實現(xiàn)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以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為例,在《憫農(nóng)二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學生互相背誦,并對古詩中表達的思想和含義進行探討,進而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良好的古詩學習效果。
2.4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思維
合理設計課堂問題,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對課堂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并確保課堂問題的層次性,以確保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和理解。同時,也要注重課堂問題的啟發(fā)性,真正從根本上開拓小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結語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整體教學效果和小學生的日常學習質(zhì)量。學校和教師要立足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進行變革,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小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