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政策的改變,農村的教育現(xiàn)狀出現(xiàn)了較大的改變,留守兒童的問題,生源的流轉問題,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的問題等等,都成為農村教育的困惑。本文就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作了基本的分析,進而提出建議。
【關鍵詞】留守兒童;農村教育;困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留守兒童”給教育教學帶來困惑
(一)“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現(xiàn)象
“留守兒童”是農村學校教育的一個敏感話題。由于農村的條件限制,農村小學的學生不管從視野到認知都與城里學生有著一定的差距。這是因為他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教學資源匱乏,課外書籍少,文化氛圍不夠濃重等因素造成的。又由于農村所處的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的膽識膽量也比城里的學生小,上課怕羞不敢大膽回答問題,怕回答錯誤挨老師的批評,所以課堂上總是靜悄悄的,偶爾老師想活躍一下氣氛,講個笑話學生都不會開懷笑一下的,都是互相瞧瞧低頭憋著不笑出聲來,老師所講的知識到底學會了沒有,很難從學生的神情上判斷出來,這就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農村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時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這種趨勢所帶來的影響是各方面的。在有子女的農民工中,只有很少的農民工是把子女帶到城市上學,而絕大多數(shù)的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叔、伯、姨等,這就產生了一個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在缺少父母關愛的環(huán)境中,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行為習慣、自覺性等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三)“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問題
1.性格缺失。
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的缺少父母關愛,他們的成長可以說是在信馬由韁的環(huán)境中成長,身心發(fā)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幾乎享受不到正規(guī)的家庭教育,時間久了就養(yǎng)成了他們任性、冷漠、自卑、郁悶、失望、敏感、孤獨、不安、膽怯等不良心理。尤其在別人面前,永遠顯得不夠自信。
2.學習成績及學習習慣較差。
隔代監(jiān)護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文盲半文盲比例較高,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不夠重視,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以有效的幫助和輔導,一旦學習中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會使“留守兒童”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這類孩子心里埋下了不夠重視學習的陰影。這就嚴重影響了這些“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更令人擔憂。
他們普遍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大多在祖輩或其他人的監(jiān)護下成長,沒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為引導,學習成績明顯不如其他學生,行為上,會不自覺的做出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根據(jù)我轄區(qū)的幾所農村學校情況表明,大約有25%的留守兒童成績很差,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不寫作業(yè),說臟話罵人,不講衛(wèi)生,有的還喜歡小偷小摸,成為全校有名的頭痛生,倒數(shù)幾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在于缺乏家庭的正確引導,使他們在學習上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能有效的鞏固和提高,學習目標不明確,時間一長就有厭學情緒,學習成績怎么會提高?留守兒童中成績優(yōu)秀、學習習慣較好的只占10%左右,中等偏下和較差者占到6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學習現(xiàn)狀令人擔憂,行為習慣更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所以作為一個教師呼吁大家都去關注、調查和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
二、學生流轉給農村教育教學帶來困惑
我所在的小學距縣城比較近,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家長,有望子成龍的迫切心理,總認為縣城的學校辦學水平高,設施齊全,現(xiàn)代教育理念新。因此就想方設法地托人找關系把孩子轉到縣城去上學,城里學校也愿意要好學生,因為當下教育現(xiàn)象是考核與績效掛鉤的盛行時代,這些好學生能為老師創(chuàng)造利益,為學校贏來很好的聲譽,學校當然愿意要。所以一旦有機會,家長會不遺余力的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學校去上學。剩下那些走不了的或無意識走的,都是行為習慣差,家長不重視的,有問題的“學困生”,這些學生就成為農村學校的主力學生。學校一旦都成為這樣的學生,再會搞教育的校長,再會上課的教師,也不會把學校辦成特色學校。常常聽到老師抱怨最多的一句話,我們農村學校成了特殊的學校了。就是這樣的特殊,教師們也沒有放棄那個學生,為了教育好這些學生,教師們無不埋頭苦干,使著渾身的解數(shù)。雖然和城里教師同樣都是在盡心盡力的進行教育教學,甚至付出的還要多,但同等的付出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不是教師的水平有限,而是有力施展不開。最后還要收到上級部門的考核扣分,不高的工資,每學期都要被虎視眈眈的威脅一次。
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給農村教育的困惑
近幾年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的配備,場地的設施雖然在不斷的完善提高,不斷地改進,但比起城里學校來說,還顯得非常滯后,像目前正在倡導的新的教學技術還是沒辦法應用,如電子白板,微課制作,反轉課堂等,業(yè)務學習時都有所了解,都不是些陌生的名詞,但學校沒有這些設施,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縣上舉辦的優(yōu)質課比賽,微課制作大賽時候,我們的農村教師就顯得束手無策,即使勉強去參賽,還要提前去城里的學校請教城里學校的老師幫助來完成,參賽的結果最多拿個鼓勵獎回來了。說實在的,這樣資源匱乏,跟不上形勢的落后學校,真的不會吸引年輕教師來農村學校任教,更不會吸引那些稍微有所發(fā)展的學生來上學。
關于目前農村教育、農村教師、農村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困惑,都是因環(huán)境因素、經(jīng)濟條件、信息閉塞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也是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并不是哪個領導、哪個校長、哪個教師能解決的,它的發(fā)展和改變需要一個過程?,F(xiàn)在提出來,希望引起人們的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得到解決的。面包會有的,未來是美好的。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