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對高職院校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體系、完善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努力探討高職院校特色發(fā)展與培育社會應用型人才相結合的新型發(fā)展路線。并提出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建議:課程類型多樣化、課程設置特色化、課程管理現(xiàn)代化以及課程內容豐富化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課程 三位一體 職業(yè)體能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11-02
體育課程改革是對我國高職院校新型技術人才培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技術技能的比較,更重要的是社會人才綜合素質的比拼。因此,注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現(xiàn)狀對我國高職院校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方案與路徑,對高職院校深化改革體育課程提供理論依據(jù),有助于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1.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現(xiàn)狀
目前,國家政策是影響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的直接因素,同時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特點也本身制約著它的發(fā)展。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辦學條件、體育教學的場地、器材、師資等都一定的局限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的落實和開展,體育教學無法以《指導綱要》為實施標準,無論是教學硬件還是教學軟件都嚴重束縛了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1.1 硬件方面
1.1.1 體育場館設施
體育場館設施作為一項物質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完成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重要保證。《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2004年教育部頒布)中明確規(guī)定了高職院校的體育設施標準,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并且差距還很大。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整個學校沒有足夠的教育經(jīng)費。
1.1.2 教師數(shù)量和學歷結構
《指導綱要》明確規(guī)定了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以體育課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課堂教學過程中每班人數(shù)必須控制在30人左右。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當中還有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體育教師,每班的實際上課人數(shù)都超出很多,有的甚至達到60人,每位教師每周上課基本超出10節(jié),有的甚至達到18節(jié),教師嚴重不足。
1.1.3 網(wǎng)絡信息管理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時代特征就是信息化,最近幾年,計算機基本上已經(jīng)走進了各校的體育部(室),同時專業(yè)培訓也逐步展開,在教學管理上,計算機已經(jīng)逐漸取代了人工計算,對體育考試成績進行處理和評定,但是還沒有建立體育管理方面得網(wǎng)絡信息平臺,還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1.2 軟件方面
1.2.1 體育教學理念
各高職院校在體育課教學的理念上還是有偏差的,往往向“使學生學會運動”這一教育思想傾斜,主要還是遵循以前的教育傳統(tǒng)(即以學科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這在客觀上造成一種現(xiàn)象——“讓學生學習運動”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并不考慮“讓學生在運動中學習”的問題,如今的這一教育狀況,對學校改革體育課程,發(fā)展體育課程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1.2.2 課程類型
教育部《指導綱要》有明確的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必須開設兩年的體育課程(一、二年級),一共分為四個學期,144學時;面向三年級以上的在校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倍挥幸话氲母呗氃盒D軌蚵男袟l例的規(guī)定,其中只有少數(shù)院校有開設選項課的能力,多數(shù)院校還是只能開設基礎普修課;沒有豐富多彩的課程類型,廣大學生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1.2.3 課程內容
在安排課程內容的時候,其中心都是“達標”項目,對那些人體科學知識(與體育鍛煉有關的)傳授的很少,針對性、實效性和長遠性不足,課程內容不實用,基本就是延伸中學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性不足。學生沒有機會選擇教學內容,學生沒有選擇空間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形式也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層面上,即把講解與示范、完整與分解作為主要教學方法,另外重復練習和教學比賽等也是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不重視健身教育,對那些體育知識(與職業(yè)實用性相關的)傳授也不夠重視。
2.高職特色體育課程的構建
高職院校如果想要構建有特色的體育課程,就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做基礎,同時結合高職的特色進行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對策:
2.1課程類型多樣化
高職院校一般都是三年學制的,學生沒有很長的時間能夠用于在校學習,這是高職院校的基本特點,因此,體育課的課程類型應該以《指導綱要》的精神為依據(jù),使課程的范圍更廣泛。沒有必要設置普修課,應該以學校的自身硬件條件為基礎設置選修課或選項課,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甚至可以開設課外體育課(俱樂部形式),把學校的體育資源充分的挖掘出來并合理的利用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課內和課外學習)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
2.2 課程設置特色化
高職體育課程在設置的過程中必須將學習者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出來,要充分考慮“三需要”,即社會需要、職業(yè)特點需要、學生需要,以往的體育教學的課程結構很單一,學科課程始終是主要的。開設屬于自己的體育課程項目,即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同時參考專業(yè)特點開設體育課程項目,比如不同的職業(yè)有不同的身體活動特征,可以依據(jù)這些綜合地設置一些體育項目,使之能夠幫助人發(fā)展職業(yè)體能,并對職業(yè)病起到預防作用。
2.3 課程管理現(xiàn)代化
現(xiàn)代信息使人們的知識面更加寬廣,體育的管理水平也隨之得到提高。高職院校要把校園網(wǎng)絡充分的利用起來,把多媒體應用到體育課程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廣闊的學習領域,更多的學習途徑。建立網(wǎng)頁對課內外體育活動進行介紹,可以分別介紹競技體育、比賽規(guī)則和休閑體育項目等;也可同時開設一些相關欄目,比如宣傳體育康復保健,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及運動健身方法等,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認識體育并掌握體育運動鍛煉的方法。
2.4 課程內容豐富化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理念應該是“把學生作為中心”,應該不斷推出新理念,遵循百花齊放的原則,應該以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為依據(jù),參考地域、民族及季節(jié)的特點,選擇一些新興的、富于趣味性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體育選項課可以是各種球類(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也可以是武術、游泳、健美操等,甚至體育舞蹈、跆拳道、輪滑等都可以成為體育選項課,也可以把沙灘排球、定向越野等加入其中,選修課既可以選擇理論性的內容(包括體育欣賞、休閑體育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欣賞、精彩賽事欣賞、民族傳統(tǒng)體育欣賞等)。
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提出改革與創(chuàng)新,即“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所以,要完善體育的硬件條件,就要讓體育經(jīng)費都落到實處。構建一個完整的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這個體系的課程類型、課程內容、課程設置、課程管理及課程評價都應能夠保證個性與職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的能力,使他們成為能夠滿足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守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優(yōu)化與重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
[2]胡振浩,童建民.高等職業(yè)院校發(fā)展學生職業(yè)體能的體育教學實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