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子真 孫小煥
摘 要: 反思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從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善和提高的一種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反思教學重點在于思考。本文就通過闡述反思教學在教學中的現(xiàn)實意義、策略和方法來表達反思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上的作用。
關鍵詞: 反思教學 英語教育 教師教學
1.引言
所謂反思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習了先進的教學方式理論的基礎上,在實踐中、在正式的教學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大學英語教學隨時間的移動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不僅僅是因為英語課程的改革,更是因為社會對于英語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社會上對職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不夠,使得英語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沒有足夠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自上而下的教學方式不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并且這種老式的教學方法效率低下。
反思教學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授方式和教授效果有一個直觀并且系統(tǒng)的反思,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整合和提高。可以在反思的過程中,將教學的理念,也就是概念和經(jīng)驗結合起來,共同為之后的教學活動服務,從而使得教師的水平提高。
本文在反思教學的概念闡述的基礎上,列舉了一些反思教學的作用和策略,從而可以使讀者對反思教學的意義更加明確。在本文中,反思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策略也被提及。
2.反思教學理論回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外語教學的萌芽悄然生長起來,外語教師變得越來越多,對于外語教師教學方法的研究也變得流行起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國際上對于外語教學課程的改革,外語教師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國際化的研究探討。在這整個大背景下,反思教學逐漸地演變成為培訓教師的重要手段。來自美國的學者Schon提出了反思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他認為,反思實踐,就是說用反思型思維進行對事件和工作的整合,對整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會促進質的飛躍的進步(Schon,1983)。不僅僅是老師,其他的從業(yè)者,比如醫(yī)生、律師等,都會從反思實踐中受益。在1911年的著作《培訓外語教師反思教學》中,Michael Walace,英國語言教師教育專家將反思教學引進外援教學的概念中(Walace,1911)。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基于反思實踐的模式,反思教學方法應當被外語教師運用,從而使得外語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有所提高和完善。
隨著這個觀點在國內(nèi)學者中越來越受歡迎,關于這個觀點的論文和研究也變得多起來。
3.反思教學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作用
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思考而不是死板地照本宣科。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在課程之前、課程之中和課程之后思考教學的目的、意義和結果。教師會總結每次上課之后的成果,從而對上課的效果進行調整,這就是一種有效及時促進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不斷地提醒自己,上次這樣子教學之后學生的收效怎樣,這次比較上次要改進什么。在教師這樣不斷自省的過程中,學生會在其中受益。教師通過反思教學不斷地提升自己,學生也會享受到越來越優(yōu)質的教學。與此同時,學生給予老師的反饋是至關重要的。在反思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反饋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是其中的一個手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改進、分析,然后再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嚴新林,貝新華,2007)。
在反思型教學中,教師授課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3.1促進教師實踐能力
為了改進教學,教師會在實踐中不斷進步,會運用每一次的實踐和實踐之后的總結完善自己,在每次的總結之后又會用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來輔助下一次的實踐。這就是反思型教學的優(yōu)點所在。只會技術性輸出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只有會反思提升自己的老師才是稱職的教師,才會使自己的教師職業(yè)生涯變得更加職業(yè)化。
3.2促進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因為反思型教學是基于之前的實踐上加以改進的教學過程,所以改進之后教師的教學變會發(fā)生變化。每一次的改進,都是一次創(chuàng)造,一次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學方式,更好的教學內(nèi)容的機會。學者盧真金認為,社會上認為教師的智能就是傳道授業(yè)。也就是說,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甚至于大家認為改良教育的重點也是在看教師能否將書本知識生搬硬套給學生的效率(盧真金,2001)。無論教師怎樣教授,如果手段是照搬課本,不管怎樣教師怎樣努力,都沒有辦法使上課的效果達到最好。但是反思型教學就會使教師改進之前的教育方式,反思的成果就是改進,改進的結果就是創(chuàng)新。
3.3促進教師個性化教學
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期,風格向著個性化發(fā)展。在個性化教學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占著主體的地位。教師被要求要統(tǒng)一教學,教師對所有學生的要求都是基本上一樣的。教師會布置同樣的作業(yè),教授同樣的內(nèi)容,提出同樣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會有個性化的發(fā)展前途的。如何在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也就變成了一個值得我們討論的焦點。
在反思型教學中,教師會反思,然后實踐。在這樣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中,教師就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所有教師都在用的教學方式,漸漸地,每個教師都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最為適合自己班級,最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個性化教學方式就應運而生。
4.反思教育的策略
4.1養(yǎng)成反思習慣
反思教學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好處,就是因為教師長時間地積累,把之前教書的陋習改正而形成的結果(申繼亮,劉加霞,2004)。反思習慣養(yǎng)成才能夠使得這個教學方法取得成效。每個教師在進行反思教學之前,都是習慣于一直以來的教學方式的。要改掉之前的陋習、之前不良的習慣,需要時間和努力。這也就是為什么反思教學要循序漸進,要不斷地堅持下去。
教書的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會陷入照本宣科的死板教學方式的桎梏。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式、實踐、再反思的過程,將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熊川武,2002)。這個完善的過程是不能夠間斷的。
4.2教案,筆記備注
反思教學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會寫教案,之后在總結的時候也會參考教案上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和修改。教師在教案上的修改,其實就是反思型教學的體現(xiàn)。每天在教案上寫的對于每節(jié)課的感悟,每個月、每個季度的總結都是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師可以通過教案作為自己的教學反思筆記。
4.3相互聽課
教師總是上課而不和其他老師談論,是很難進步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其他教師的討論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聽其他老師的課程反思自己的課程,取之所長,補己之短。教師同樣可以在教研室和其他老師談論課程,談論新的課改和教學方式。
4.4學生反饋
在進行大學教育的同時,學校會發(fā)給學生們調查問卷。這些調查問卷基本上都是匿名調查,學生寫完之后會分發(fā)給各科老師,然后老師自行根據(jù)問卷內(nèi)容進行改進和反思。這是個非常好的方法進行反思型教學。學生是整個教學的中心,也是關鍵所在,從學生方了解到的教師缺點是最有效積極的反思手段。
5.結語
反思教學是現(xiàn)代英語大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反思教學意識,大學英語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教學,才能夠從之前的教學中吸取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文在闡述反思教學理論概念的基礎上,列舉了一些反思型教學的作用,這包括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個性化教學。在文中,一些反思型教學的策略也被提及:養(yǎng)成反思習慣,教案、筆記備注,相互聽課和學生反饋。
參考文獻:
[1]Schon D A.111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Wallace M J.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1911.
[3]梁德富.“反思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
[4]盧真金.反思性教學及其歷史發(fā)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57.
[5]申繼亮,劉加霞.論教師的教學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3):44-49.
[6]熊川武.說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7]嚴新林,貝新華.透視新課改教師培訓的“五大頑癥”[J].湖南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