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舒
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想通過對色達中學的外語教育,從語言磨蝕的角度出發(fā),討論我國在民族偏遠地區(qū)外語教育問題上所取得的成績及帶來的反思。希望能通過本文引起更多教育者及管理部門對于民族地區(qū)英語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對教育政策的調整。
關鍵詞:英語教育;民族地區(qū);語言磨蝕
外語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一直占有幾位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水平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學生在校內外學習外語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母語學習。而目前特別是偏遠民族地區(qū)的外語教育因受本地區(qū)教育資源和外語學科特征的共同影響,表現(xiàn)出很大特殊性。同時,母語和第二語言(韓語)的介入和磨蝕,使得民族地區(qū)學生的英語學習機制也表現(xiàn)出特有的復雜性。深入調查我省偏遠民族地區(qū)的外語教育現(xiàn)狀,探討民族地區(qū)學生外語學習中母語、漢語和英語三種語言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機制,對探討民族地區(qū)英語教育模式、制定相應的外語教育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切入點,語言磨蝕,其實是語言習得的逆過程,意指雙語或多語使用者(如:外語學習者),由于某種語言(如:外語)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其運用該語言的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退。一般說,語言磨蝕是發(fā)生在語言學習結束后,由于受蝕語使用減少或停止所誘發(fā)的一種生理性的語言能力減退現(xiàn)象。深入了解這種現(xiàn)象及其對英語教育的影響對于民族地區(qū)學生來說很重要。
一、色達中學網(wǎng)絡班期末考試情況
筆者本次調研的色達中學所在的色達縣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是全國貧困地區(qū)的第六類地區(qū)。而色達縣中學時其兩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134個村唯一一所中學。有在校學生500多人,每個年級都設有網(wǎng)絡班、漢語班和藏語班。漢語班用漢語授課,藏語班用藏語,網(wǎng)絡班學生接受的教育資源來自成都樹德中學的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班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好,并愿意用更多的學費來換取更高質量的教育。而網(wǎng)絡班85%的學生畢業(yè)后能升入成都、綿陽、德陽等地的高中,相較漢語班和藏語班,比例最高。
而筆者調查了初三的期末英語試卷,通過比較網(wǎng)班和兩個漢語班的同一份試卷的答題情況看到,三個班各題的正答率如下表:
單項選擇 藏語班(30份) 漢語班(28份) 網(wǎng)班(26份)
完型填空 0.3433 0.5518 0.4962
閱讀理解 0.3422 0.5405 0.5333
補全對話 0.4233 0.4946 0.6885
完成句子 0.24 0.35 0.8923
單詞拼寫 0.1467 0.0571 0.4769
短文填空 0.06 0.0857 0.3385
閱讀理解 0.04 0.0929 0.3077
句子翻譯 0.2267 0.3714 0.6308
藏語班客觀題的正答率并不特別突出,但在完成句子,閱讀理解和句子翻譯等題上,顯示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
但如果從主觀題的答題情況入手,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問題。在26份答卷里,分別出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詞性錯誤:I am so carefully(careful).
詞序錯誤:I can choosen(I can be chosen),everything can I do(I can do everything),I very like English(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動賓搭配不當:good at speak(speaking) English,love study(studying) English,invite he(him),like play(playing) football,good at talk(talking),I can doing(do) this job.
拼寫錯誤:moold school,belver(believe),suggestion,femours(famous),myselft(myself),every(very) outgoing,tearch(teacher),thing(think),differe(different),stilk(skill).
多種錯誤:I want to be(do) the job,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study English helpy with me(studying English is helpful),my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and) interesting,I am is(去掉is) a good boy, I like English because they are(it is) interesting,I am doesnt shyness(I am not shy).
二、外語學習的基本目標水平內涵
歐洲委員會的專家們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按聽力、會話、閱讀和寫作四項語言技能,確定了外語學習的基本目標水平的基本內涵。對寫作的水平要求大致是這樣:對于熟悉、感興趣的主題,能寫出語義基本連貫的短文;能寫出有關自己感受、經(jīng)歷的私人信件;能寫出簡短的便條;能記錄會議內容供自己參考;能撰寫本職工作內的商務信函;如果時間容許,能記錄學術講座中的部分內容;能摘錄學習資料的基本內容(盡管有些表達欠準確)
盡管制定基本目標水平的原始調查對象是歐洲的成年人,但通過歐洲委員會來自10個不同國家的語言教學專家和學者對該標準的調查對比和分析,他們認為:基本目標水平的核心是讓學習者具備基本交際能力,故如果嚴格控制,不同年齡段的外語習得目標水平也應該基本相同。
從這樣的標準來看,色達中學初三網(wǎng)班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或者說完全不能達到外語學習的基本目標水平。更不用說漢語班和藏語班的學生英語水平了。
三、外語磨蝕對于民族地區(qū)學生的影響
目前,在外語磨蝕研究領域,已經(jīng)探明可導致學習者外語能力磨蝕的因素有:磨蝕前外語水平、受蝕時間、與受蝕語的接觸、年齡、外語習得方式、社會情感因素、讀寫能力和目的語語種,共八類。磨蝕前外語水平是影響外語磨蝕的關鍵性因素。色達中學的學生幾乎全是藏族,其所在家庭父母幾乎全用藏語交流,約有20%的學生在家用漢語交流,還有10%左右的學生可用漢藏雙語交流。
色達中學藏語班學生不僅在中學階段一直接受藏語教學,在畢業(yè)之后有大約10%或以下的學生能考取省藏校。剩下的學生大多會進入9+3學校(全漢語技術學校)。加上一些地方政策影響,甘孜州招工招干都會考藏語,甚至色達中學都有規(guī)定老師必須會藏文會話。在此種語言政策和地方特色的雙重影響下,色達地區(qū)大多數(shù)學生在離開英語學習之后幾乎完全不用再使用英語。而在此之前,根據(jù)初三學生的試卷,也能看出色達中學學生的英語水平無法達到外語學習的基本目標水平。
四、教育反思
從色達地區(qū)的英語教育結果分析,色達縣只有不到10%或更少的學生在完成初中的英語學習后會繼續(xù)學習或接觸英語,而其接受的英語教育是否達到了外語教育的目的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和考證。雖然地方教育管理部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為學生購買網(wǎng)絡教育資源,為老師提供進修機會,但因為外語磨蝕,學生在離開英語學習1-4年間,幾乎完全不需要使用英語,大量的語言磨蝕會出現(xiàn)(閱讀、詞匯、短語、語法和詞序),使得之前的語言習得幾乎白費。
因此,筆者認為特別是在偏遠民族地區(qū),政府層面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更應該反思,是否應該讓英語教育成為選擇性學習而非必須性學習;是否更應該多思考如何將藏族文化與漢族文化在教育過程中更好的融會貫通,從而使新時代中學生能更快的建構起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而不是在三種語言的相互作用下產生不必要的困惑。是否應該多考慮一下民族地區(qū)的英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好的做好跟蹤調查從而制定出真正適合民族地區(qū)的教育政策。
參考文獻:
[1] 倪傳斌,2007a, 二語習得與磨蝕的基本目標水平對比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第5期:28-31.
[2] 倪傳斌,2007b, 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外國語》第1期:42-51.
[3] 倪傳斌,2008,基于外語”磨蝕”的教育學反思,《外語與外語教學》第3期:38-41.
[4] 孫藍,2003,外語學習中的理解記憶,《樂山師范學院學報》第4期:92-94.
[5] 許其潮,1999,語言與經(jīng)濟: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外語與外語教學》第7期:4-7.
[6] 張正東,1999,《外語教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