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靈
[摘 要] 如今的小學外來民工子弟人數(shù)很多,層次參差不齊。如何基于學生現(xiàn)狀,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實事求是,不好高騖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英語課堂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币虿氖┙?,顧名思義,指的是在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下,針對教育對象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原有基礎等具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無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
我所在的銅羅小學,是一所典型的農(nóng)村小學。每個班都有10來個外來民工子弟學生。大部分的家長都忙于生計,學歷相對也較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輔導學生,也沒有多余的財力讓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因此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還是依靠課堂上的40分鐘來獲得知識。因此,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應該思考,在這短短的40分鐘時間里,我們老師要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呢?
一、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策略
1.目標分層,培養(yǎng)自信
由于每位學生的理解力,接受力以及以往學習基礎的差異,如果對差異較大的學生制定同一個教學目標,那就有可能出現(xiàn)優(yōu)等生吃不飽而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們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學習的機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2.表演分層,激發(fā)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學表演是圍繞教學目標將其形式融于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活動的類型,目的是激發(fā)孩子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但是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在表演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常常會有那么幾個同學對表演漠不關心,好似旁觀者;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中,只要上面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下面就會哄堂大笑,老師有時候也無法制止這種情況,導致上面的表演同學不知所措,下面的同學也沒有認真在聽,表演環(huán)節(jié)的效能也會大打折扣,有些同學還會在下面嘰嘰喳喳,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維持紀律,這樣勢必就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很有必要。
3.教學分層,提高效果
四年級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有很強的表演欲,有獲得外部表揚和自我滿足的學習動力。抓住這個特點,我便按照難度梯度的不同,在學生進行故事表演階段分了三種難度。一顆星,也就是最簡單的難度表演為:學生可以流利地表演對話。兩顆星,增加了一定難度,變成了:學生可以流利的表演對話,語音準確,語調正確。三顆星,也就是難度最高的表演,變成了:學生可以流利的表演對話,語音準確,語調正確,并能夠配上一定的表情和動作。通過難度梯度的設定,學生可以很清楚的根據(jù)參照標準進行表演。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星數(shù)去表演,也可以向高一級難度的目標發(fā)起挑戰(zhàn)。
4.作業(yè)分層,快樂學習
由于學生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的不同,我在布置回家作業(yè)方面也采取了不同難度的作業(yè)設計。如在教授完Story time 部分內容時,我布置了兩個回家作業(yè):1、背誦書上的新單詞,并能夠熟讀課文,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2、背誦書上的新單詞并將課文部分背誦給爸爸媽媽聽。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回家作業(yè)并認真完成,等到第二天我再隨機抽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作業(yè)。這樣可以使各層次的學生消除自卑感,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建立向更高層級邁進的信心。
二、英語分層教學中的注意點
在英語分層教學的實際教學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候教師過于注重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忽略了學生的活動;有時候學生也會由于害怕說錯答案而不肯舉手發(fā)言;有時候學生只顧著自己的表現(xiàn)卻沒有用心去觀察其他同學的表演……在以后的分層教學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
1.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
每位學生都具有主觀能動性,如何最大程度的將其激發(fā)出來,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農(nóng)村課堂上,老師應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操練,讓孩子在課堂上最大程度地掌握知識。如果老師要將一堂英語課上得華麗而出彩并不是一件難事,我們可以選擇制作精美的課件,將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地天衣無縫,撇掉學生可能回答不出的問題,讓整個課堂教學一氣呵成,完美無缺。但是,如果讓我們透過這些精致的外在形式來審視:學生在這堂課中學到了什么?掌握得怎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時,完美無缺課,是以犧牲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代價的,這樣的教學,難免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旨相悖。我們要允許課堂上有缺憾存在,因為有了這些缺憾,我們的課堂教學才不失本真,才會變得更美麗,更實在。其實,留點遺憾,也就留下更多可值得去思考和改進的東西,因為缺憾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因此,我們應允許英語課堂真實著而有缺憾著。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堂課能否上成功的關鍵。首先,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老師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言語或行為侮辱體罰學生,遇到事情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學會傾聽,要給予學生解釋的機會。其次,我們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們要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能遏制學生的發(fā)展。在與學生交流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目光,一句鼓勵,都會引起學生的心理波動,對師生關系產(chǎn)生正面的促進作用。
3.難度梯度設計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
剛開始上第一單元的時候,由于還沒有摸索出學生自我評價這個方法,在學生進行表演的時候,我便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學生都爭相表演,但是在別的同學表演的時候,很少有人在認真的傾聽,有時候只有我是唯一的聽眾,其他的學生都在爭相舉手,希望可以得到老師的青睞。這便促使我反思:四年級的表演欲望是很強烈的。但是如果單純的以老師的評價為唯一的標準,學生便沒有仔細欣賞其他學生表演的欲望了。于是我開始嘗試引入學生的自我評價機制,讓一組學生表演完成之后,自己給自己打分。但是兩個單元的嘗試下來,效果仍然不經(jīng)如人意,有些學生確實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而有些學生卻盲目的給自己打了三顆星,壓根沒有看老師制定的評價標準。我再次思考,終于想出了解決問題之道:將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老師評價三者結合起來:首先,當一組同學表演結束之后,這一組的小組長給自己的小組評分,如果你評了兩顆星,那么你要說出為什么,標準里的要求哪些已經(jīng)做到了,哪些還沒有做到;接下來,我會邀請一位學生作為評委也進行點評,如果你也評了兩顆星,那么你也要說出給他們兩顆星的原因;最后,我再對這組同學的表演做出一個最后的評價。如果三個人的評分是一樣的,那么小組表演人員和另外的點評人員都可以得到一個小禮物。在以后的單元教學中,我便持之以恒的使用了這種方法,學生為了能夠得到獎勵,都認真的模仿錄音中的語音語調,揣摩這句話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俗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認真做了,就可以獲得成功。如今在上課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將這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當場就理解消化,并且能夠將它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有感情的表演出來。
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接地氣,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陶行知先生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英語分層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運用和掌握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讓我們繼續(xù)努力,爭取將教育的陽光灑到每一位同學心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