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坑
摘 要: 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僅僅重視學生的知識輸入與解題技巧的培訓,卻忽視了對于學生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等方面的引導與培養(yǎng)。在新課標要求下,當代物理課堂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開始逐漸提高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與思想道德的發(fā)展。從而使得學生在學校學習中能夠全面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對今后對學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小班教學 德育教育
在當代教育領域,教育者越來越意識到素質(zhì)教育對于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性。各個學科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學科特點,將學科特點與思想教育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能力素養(yǎng)也能得到提高。因此,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不斷探索如何將德育教育與物理知識有機結(jié)合。
一、當代課堂對于課堂教學的要求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在注重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與道德教育或多或少有各方面的缺失。在當代物理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趨向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德育教育。目前對于德育教育的要求是令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對于學生的三觀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同時令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懷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一)中國的物理學發(fā)展歷史悠久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不僅在文化方面源遠流長一脈相傳,而且在歷史上,我國的物理水平一直都領先于同時期的其他國家。一些有史冊記載的物理知識,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師可以在課前引用一些中國歷史上的物理知識,進而帶入課堂話題的學習。比如,筆者在教學浮力這一課的排水法時,就進行了兩個故事的介紹,一個是在教材上有所提及的阿基米德如何測定國王的皇冠是純金的,另一個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曹沖稱象的典故。二者都是巧妙利用了排水法分別測出了物體的密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學生在形象的事例中,不僅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識,而且意識到這些物理知識并不是外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特權,更加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使得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欽佩于古代祖先的智慧。
(二)物理是一個不斷辯證的否定過程
在物理學的發(fā)展中,沒有任何的知識與定理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物理知識都是一代代的物理學家窮極一生不斷實踐證明的。比如,在物理學的粒子學說提出之前,物理界普遍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學說已經(jīng)是對于物理領域的最好詮釋,進而使得物理的探索走入瓶頸。粒子學說的提出,不僅豐富了牛頓定律關于微觀世界的不足,而且使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到發(fā)展,使得物理領域開辟了新的研究課題。在天文學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說不僅否定了傳統(tǒng)觀念對于地心說的普遍認知,而且哥白尼為了堅持真理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值得學生思考與學習的。在這些課外知識的探索下,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不斷探索,敢于質(zhì)疑,堅持真理等優(yōu)良品質(zhì),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三)物理是一門結(jié)構嚴謹、邏輯縝密的學科
不同于文史類學科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感性認識,物理的任何一個定理都是經(jīng)過實驗的探究與思考的,所以物理學科具有嚴謹性的特征。特別是教材中的很多單元,很多物理知識都是借由物理實驗進行佐證的。在物理知識學習中,這種嚴謹理性看待事物的特征,可以幫助學生在物理課堂中逐漸養(yǎng)成。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事求是的精神得到培養(yǎng),同時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得到鍛煉。反復的物理實驗是枯燥的,同時是對于學生毅力與耐心的磨煉,從而堅定學生的信念,使得學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煉。通過對一些科學家的發(fā)明實例進行例舉,比如愛迪生失敗了上百次,最終找到了最適合適用于燈泡上面的材料鎢絲,貝爾不顧他人的嘲笑與不解,最終發(fā)明了電話等,這些事例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性格。
二、德育化教育課堂在小班模式下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對于德育教育進行整體的構思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在現(xiàn)代的小班教學中,如何能夠較恰當?shù)亓顚W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應該是值得教師思考的。這也就說明教師不能夠再生搬硬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是應該根據(jù)班里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學校的教學進度安排等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方案的制訂,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得課堂學習更有效率。比如在講到核能的時候,筆者便向?qū)W生講了對我國核能研究方面貢獻巨大的錢學森教授當年是如何放棄在美國安逸的生活條件,不顧美國的重重阻攔,毅然投入新中國的核能研究項目中的。不僅通過錢學森教授的例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心理,而且將核能知識與筆者所做的課外延伸相結(jié)合,從而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對知識進行記憶,使得學生在學科內(nèi)容與思想道德上都得到豐富。
(二)通過有效方式對德育教育成果進行評價
教師不僅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日常物理課堂教學中,而且在對物理知識的考核中,也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育思想的考核與評價。在這些考察中,能夠有效地對德育教育的狀況進行反映,教師也可以針對德育教育的當前成果,進行原因分析,以及下一步教學方案的制訂。
總之,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當前的物理課堂中,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手段,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思想品質(zhì)也得到提高與升華。從而為今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打下堅實基礎。若是能將德育教育在當前小班模式下進行全面推廣,則必定對全面提高我國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zhì)有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研究組.物理課程標準解讀[J].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閆金鐸,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學概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