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生
摘要: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根據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研究他們學習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低段學生來說,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形成,無論干什么往往憑興趣出發(fā)。天真活潑的孩子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形成強大的推動作用,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新知,學習新知。如何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是本文討論的關鍵。
關鍵詞:直觀形象;動手操作;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199-02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那就會視數學學習為一種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較差,成績也不理想。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1.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激發(fā)興趣
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首先要熟悉學生的性格特征,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內向。表現在課堂上,外向型的膽大,敢于舉手發(fā)言,就是不會也敢舉手。同時他們又特別好動,聽課不夠專心,小動作不斷,經常影響到其他的同學。作業(yè)也不夠認真,比較馬虎。而內向的學生就顯得特別安靜,課堂上非常遵守紀律,聽課專心,作業(yè)認真。但一般不會舉手發(fā)言,哪怕他什么都懂也不會主動說出來,就連下課也不去玩。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有的學生經過學前教育,知識水平較高,對新授知識已經熟悉,對教師的教學顯得有點不耐煩。而未經學前教育的學生,對新授知識又不易接受。再次就是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在教學中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相同。還有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對子女的態(tài)度等因素。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這些個體差異,才能因材施教,選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設計有趣的提問,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chuàng)設成功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重視實驗操作,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在很大程度上還依靠動作思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實踐操作,充分運用眼、耳、手、口等各種器官,讓兒童感知數學問題,理解數學概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許多知識是通過實驗、操作,在觀察和總結的基礎上得到的。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節(jié)省時間",忽略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即使學生在教師的操作演示下掌握了知識,我想那種獲取知識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地,它經不起時間的推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識。在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大提高,同時也極大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
如:(1)畫一畫。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后,讓學生用學過的平面圖形畫一些圖案,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畫出了如房子、機器人、火箭、花兒等。在畫的過程中,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2)擺一擺。一年級學生學習數的組成和分解、加與減時,讓學生拿出學具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擺一擺,加強感性認識,促進知識的內化。(3)玩一玩。學習了立體圖形,為了讓學生體驗立體圖形的特點和區(qū)別,可以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地玩。學生通過搭一搭,滾一滾,加深對四種物體形狀的體驗。(4)分一分。學生學習了分類,知道了分類的作用后,可以來一次"小鬼當家",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書房,家里的衣柜、鞋柜等,提高學生生活的技能和審美情趣。實踐證明,重視實際操作,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能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用動促思,以思促言,達到學以致用、自主學習的境界。
3.利用數學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一年級的學生剛離開幼兒園,對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很陌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決定了他們特有的學習方式:玩中學,游戲中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如認識了0-10之后,我們玩了一個"我喜歡的數"的游戲;每個人拿出一個喜歡的數,一個人大聲說出這個數的相關信息,大家猜他是幾,接著老師說信息,請拿著這個數的同學參加這個數相關的游戲,最后還請這些數去找和自己能湊成10的朋友。由于低年級兒童具有好奇、愛動的心理特征,這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正適合他們。在教學中,適當地開展一些有聲有色的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從而增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當數學與兒童的游戲揉和在一起時,孩子們感受更深的是:數學有趣。
4.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由于學科自身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知識自身缺少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因素。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合理選用或制作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融知識與趣味為一體,增強知識的感染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枯燥的數學,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運用多媒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等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樂學的情感,從而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我結合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動畫課件導入新課。新課開始,隨著教師的導入語:"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來看動畫片《龜兔賽跑》。接著,一幅幅逼真的比賽畫面出現了,最后一幅是小兔3時到達終點,烏龜2時到達終點的畫面。終點裁判員藍貓宣布比賽結果:"烏龜第一,小兔第二"。伴著豐富的畫面我問到:"小朋友,你們知道藍貓是看什么來判斷誰得第一,誰得第二的嗎?"在學生輕松愉快的回答中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電腦課件有聲、有色,一下子把學生帶到學習的意境中去,學生看著畫面,聽著配樂,真正產生了樂學的積極情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緊密相關。只有不斷的把富有挑戰(zhàn)的學習內容用學生喜愛的不同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從而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