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婷
摘 要: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受地區(qū)不同、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基礎、操作能力、接受水平、生活體驗等各個方面。因此分層教學被適時引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各種形式的分層教學,成為解決這種差異、落實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方法。實踐表明,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認識和使用計算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腦、動口、動手地進行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 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 實踐活動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個性,為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而采取的教學模式。它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很好地將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理論統一起來,彌補班級授課制固有的缺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學對象分層
教師對于新任教的班級,最好不要急于對學生進行分層,而是要通過幾節(jié)課進行課堂觀察及問卷調查,把學生初步分層,比如大致分成優(yōu)、良和中三層。優(yōu)是電腦操作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良是在課堂學習中能基本掌握所學知識的學生;種是基礎較差及接受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弱的學生。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層次的劃分并不是一直都不變的,要充分實行所謂的升降級制,這樣能激勵學生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遞進,從而使他們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較大的提高,在具體備課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大綱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教學目標。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教師的教學應該引起、激發(fā)和啟動學生一系列的內部發(fā)展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對其現有知識水平而言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這種知識水平是經過學生的努力可以達到的?!蓖ㄋ椎卣f就是通過“跳一跳”可以摘得不同高度的“果實”(即完成教學任務)。在備課時要分析教學內容,從而制定與不同層次學生相匹配的教學目標。對于優(yōu)層次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如書本中的“親身體驗”、“開動腦筋”或者課后有難度的習題;為優(yōu)層次學生提供相應提高題,這樣能夠激勵他們繼續(xù)深入學習;為良層次學生提供一些基本題,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比如在《遨游因特網》教學中,可以要求優(yōu)和中學生學會在IE瀏覽器的地址欄中直接輸入網址,以瀏覽網上的有用信息。而對于優(yōu)學生來說,除了以上目標外,還要搜索資料、設置主頁等。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能讓各層次學生在學習中都有適合自己的目標,都有努力的方向,并要求活躍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分層
1.分層教學
在明確了各層教學目標以后,還要針對各層次學生開展差異性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具體地說,即對優(yōu)+層次學生進行適當補充及擴展,讓他們自己探究和摸索,并進行討論;對優(yōu)層次學生來說,注意觀察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并在其需要的時候給予指導;對優(yōu)-層次學生要進行個別輔導,甚至需要“手把手”地進行指導。例如,在教學word軟件時,要先利用電子教室系統對學生進行電腦演示并且明確本課的基本目標和提高目標。這樣做的好處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灸繕藭寖?yōu)和優(yōu)-層次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而提高目標則使優(yōu)+層次的學生帶來更大發(fā)揮空間,讓這些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樣就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里得到提高。
2.分層練習
在分層練習時,可以采用互助的方法進行教學,將學生進行異質分組(將處于“優(yōu)”層的,接受與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與“良”或“中”層的學生分成一組),這種交叉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一些接受能力較弱及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提高學習興趣,而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成就感。這樣既完成教學任務,又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合作。比如進行輸入漢字的訓練,在練習時對學生進行分組,挑選打得又好又快的學生當小組長,檢查巡視其他學生的練習情況,并對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同時小組之間也可以開展競賽。學生之間進行表達會更容易溝通,因此學生會在這種以互學互助的教學模式下,自始至終都愉快地學習,從而把知識掌握得又好又快。
3.考核分層
在練習完成后,我們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考核,但因為學生的學習層次不同,練習要求也不同,所以我們應該進行分層考核。例如考核興趣小組時,對于優(yōu)層次的學生主要以一些靈活多變的題目,讓他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分析,經過思考得出答案,從而考查他們運用的能力;中層次的學生,主要以常規(guī)題為主,在總體過關的層面上進行適當的深入操作,主要考查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對于后進生則多出客觀題目及一些簡單的操作題,主要考查他們的基本知識挖掘及操作能力。
總之,分層教學是挖掘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分層教學十分必要。從教育的角度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具有相當客觀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而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這種方法,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倪光一.“班內分層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6).
[2]曹燕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索[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3).
[3]李寶芬.淺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J].時代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