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柔淞
【摘 要】在教育教學中,不管是那種級別或哪一類學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不同類型的后進生,而后進生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作為教師,不能只教育表現好的或成績好的學生。其實,那些后進生更該是我們教育的對象。能否有效的轉化后進生,直接關系到一個班級,甚至是一個學校的教育質量的高低。也影響到班級管理甚至學校管理的好壞,關系到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與否。因此,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是每所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關愛;激勵;培養(yǎng)興趣;循序漸進
“后進生”,一般是指那些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過去人們把他們叫做差生,現在稱為后進生,即“后來進步”之意。需要強調的是,后進生不是指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應遲鈍、腦功能輕微失調(多動癥)等等的兒童,也不是指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反社會行為”的“問題兒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導影響下形成的特殊學生。因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在關注優(yōu)生的培養(yǎng)與進步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后進生的關愛和發(fā)展。下面,我對幾年來我在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轉化問題提出見點淺見。
一、給予關愛,動之以情
新課程提出教師必須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人民教師,在培養(yǎng)優(yōu)生的同時,更應重視對后進生的教育??墒窃诮逃虒W中,很多教師卻認為后進生是班中的極小部分,基礎又太差,何必白白耗費心思,不如把全部精力放在對中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上。
教師的忽視、放棄導致后進生對學習產生消極心理,甚至不遵守紀律,處處與老師作對,對學習感興趣從何而談呢?相反,如果教師能對后進生多一點關心,多一份熱愛,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指導他們學習知識文化,教導他們如何做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教師的尊重與關愛自然會換來學生相應的情感回報,學生會更深沉的熱愛教師,親其師,信其道。產生情感遷移現象,即由愛教師進而愛他所教的學科,對他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就會自覺、主動、認真地學習知識。
二、賞識激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這種印象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要正確認識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親其師就會信其道,他們會感到老師是愛他的,真心幫助他的,是為了他好,自己不能讓老師失望。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然會認真完成老師提出的各項任務。
三、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開始,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興趣中產生”。差生之所以差,關鍵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并不是什么興趣都沒有,因此要善于幫助差生,將其它興趣轉移到學習中。這種轉移是緩慢的,同時又必須融匯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趣味教學,直觀教學及精諶的教學水平調動差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漸形成在學習中的注意力和持久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差生的閃光點及智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使其嘗到學習中
產生的喜悅。隨著學習興趣不斷加深,他們又會對現有知識和本領感到不滿足。就會自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要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
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相對來說,后進生的基礎比較差,他們對學習有畏懼心理,想好好學但又不知從何入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簡到繁、由易到難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進行,具體的做法是教師根據后進生的具體情況,認真的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對照起來進行適當的調整,用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最感性的內容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將內容升華、擴展,這樣學生就不會知難而退,而是對學習充滿信心,并樂于去學。比如,指導后進生進行習作我不要
求他們與其他同學同步進行,首先幫助他們消除對習作的畏懼心理,把要求降到最低,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數量可多可少,哪怕只有兩三句話也行。然后初步培養(yǎng)他們對習作的興趣,,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只要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培養(yǎng)他們對習作有濃厚的興趣,指導學生多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引導他們如何善于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并樂于地寫下來,記得與學生共同分享習作所帶來的快樂。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是一項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后進生,并用我們濃濃的情、厚厚的愛去開啟他們的心扉,注意方法,關注細節(jié),請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參考文獻
[1]王立英.《關于后進生轉化教育的思考及對策初探》[2]韓素梅.《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與“后進生”轉化》[J].科技資訊.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