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
【摘要】當下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正面臨著教學目標模糊不定,教學步驟不清晰,教學過程懶散,教學效率低下等嚴重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已經嚴重影響了初中生數學課程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度,甚至影響了學生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阻礙了數學素質教育的推進步伐. 讓數學課堂教學合理有序,具有針對性成為了廣大初中數學教育者探究的熱點話題,經過長期的爭論,主題式教學策略逐漸走入初中數學課堂. 本文就主要圍繞主題式教學展開討論,結合相關數學實際例題給讀者詳細說明主題式教學如何高效的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來的.
【關鍵詞】 教學策略;主題式教學;初中數學
主題式教學策略主要是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混亂、教學流程不清晰、沒有明確教學目標或者學生聽課線路偏離最終教學任務、學生主動性較差等問題產生. 顧名思義,主題式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主題鮮明,數學探究任務明確. 有了一個主題思想,大致的學習方向就確定下來了,學生就不至于脫離課堂教學. 主題式教學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是教師拋出教學主題,讓學生明確教學任務,拋出主題的方法可以是直接亮出教學目標,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學生成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所達到的結果就是教學目標. 第二就是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探究學習,可以是獨立學習,也可以是同學師生之間交流討論. 最后一步就是學生回到主題,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主題要求是否符合,也可以像教師提出反饋. 主題式教學的步驟大致就是這樣,它的靈活性較強,教師發(fā)現教學步驟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時做出調整. 主題式教學主要考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對于學生和教師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利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主題
雖然說教師在上課之前直接拋出主題會簡潔明了,而且節(jié)約時間. 但是直接拋出主題,引出教學目的就減少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探索的神秘性,利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出主題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而且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就是直接說出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要掌握的新知識點然后教師再按部就班的教學,這種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長期存在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日益僵化. 教師在設計情境引出主題時還要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的合理性,一般情況下情境要緊緊貼合主題,聚焦主題. 而且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數學生活相關,讓學生有跡可循,抓住實際生活中的已知數學條件. 例如,教師要引出教學主題“學會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人教版初中數學的內容. 教師可以這樣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中,計算路程和車速是常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這些數據也經常需要被用到,汽車上坡和下坡的速度明顯是不一樣的,我們已知一輛車上下坡的速度和用時,怎樣來計算出上下坡的路程呢?接著呈現具體題目“汽車在上坡時速度為28 km/小時,下坡42 km/小時,從甲地到乙地用4.5小時,返回時用了4小時20分,問:從甲地到乙地,上、下坡各多少千米?”學生思考一陣之后,教師就自然地亮出主題:沒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主題一確定,下一步就是學生圍繞這個教學主題主動地設計適宜自己特征與風格的學習計劃. 主題式教學不僅僅注重教學主題的明確與突出它也淡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側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實驗性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從這個角度來看,主題教學的策略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的初中教學方式,是一個以教學主題掛名的新型的側重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學習主動性激發(fā)的數學教學模式.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保留自己的學習意見,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合作學習. 以教學主題為目標和線索,搜集相關資料,熟記相關公式定理,或者在已知條件的基礎上發(fā)現新的信息等等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橋梁. 在這里特別提一下合作學習在主題式教學法中的運用,以上述數學題目為例,學生明確了用二元一次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主題,確定了教學目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分工合作. 一部分學生負責解析題意,剖析題目所表達的意思,列出已知條件、數據、和要求的內容. 一部分學生負責搜集相關材料,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標準表達式,其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區(qū)別,因為是實際問題,所以還要了解列二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實際條件,比如速度為零的意思是車子是靜止的. 還有一部分學生負責計算,最后安排學生進行檢驗,檢查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
三、學生反饋與交流
“主題”貫穿主題式教學法的始終,主題式教學法最后一個步驟就是學生的反饋和師生的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檢驗學生的探究結果是否與教學主題相符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否達到了教學主題的要求. 學生通過反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將未解決的問題和教師同學一起探討,直到問題解決. 通過師生交流,學生構建了完整的知識網絡,通過教師的提點將原來的知識空缺補齊了. 同時反饋和交流能夠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求知課堂,為主題式教學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環(huán)境.
結語:上述就是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法的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要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引出教學主題,讓學生聚焦在關鍵問題上,并致力于解決該問題,提高課堂的效率. 其次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學習的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樂于探索、樂于創(chuàng)造. 最后反饋環(huán)節(jié)解決了學生在探索時遇到的問題,細化了學生的知識網絡. 主題式教學法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興趣學習機會.
【參考文獻】
[1]侯宗勝.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2.
[2]張輝蓉.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J].中國教育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