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潼
摘要: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定是其核心內容,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但目前教學評價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形成性評價形式化。主要表現在重視成績評定,忽視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標準單一,違背發(fā)展原則;忽視評價結果分析,缺乏教學反思等方面。通過從教師、學生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設置多元評價標準,重視學生發(fā)展;鼓勵多方參與評價,重視不同意見;淡化量化成績評比,增強反思意識等方式來解決形成性評價形式化的問題。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高中;形式化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以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設備、場地和時間等因素的有機組合的過程和結果為評價對象,是對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所作的評價。高中階段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fā)展的比較經常而及時的測評與反饋。它包括在一節(jié)課或一個課題教學中,對學生口頭提問、課堂作業(yè)(解答問題)與評議及書面檢測等,使教師和學生能及時、準確的獲得有關教學信息。其目的是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而不是強調成績評定。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味的強調講授和成績評定,忽視形成性評價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這樣往往使教學形成性評價流于形式化,忽視最終目的。形成性評價在高中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診斷和修正功能,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和檢查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形式化表現
形成性評價形式化是指高中教師在教學進程中,忽視教學過程評價的實質效果,單純的追求完成教學指標和提高教學成績。其結果是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緩慢,教師疲于應對教學任務,教學效果明顯下降。
(一)重視學習成績評價,忽視課堂教學
在高中學習階段,為了完成學校教學指標和教學任務,部分教師會選擇多種輔導教材增加對學生的練習量。例如:某高中除了學校統(tǒng)一定制的輔導教材外,任課教師還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一到兩本輔導資料。其次,65%的學校都會設置月考或者周考,學校和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重心落在平時的考試成績,從而忽視了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成績。這樣就出現了“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的不良風氣。
(二)過程評價標準單一,違背發(fā)展原則
過程性評價標準單一是指學校、教師在評價時,僅僅著眼于一項指標,忽視其他重要指標。研究者調查發(fā)現,48.78%的學校設置了過程性評價的標準,例如:某高中規(guī)定,積極參與學?;顒樱谀┛偡旨右环?。根據課堂表現,任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加分或者減分。但是,這樣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首先是評價方式單一,僅僅通過學生在課堂或學校的表現來判斷學生平時表現過于簡單化。其次,從評價主體上看,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家長不能參與到其中。進而導致學生被動參與學校過程性評價,最終違背了學生發(fā)展性原則。
(三)忽視評價結果分析,缺乏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根據考試成績判斷學生學習情況,忽視對評價結果的理性分析。例如:一些學校在確定學生平時成績時,單一的從成績上截取信息,忽視分析學生成績變化的原因和解決方式。76.23%的學校都會設置平時學生考察表,會根據學生平時表現記錄相關的信息。但是研究者調查發(fā)現,這其中大部分學校只是簡單的設置記錄信息,最終并沒有把這種信息用到實處。個別班主任甚至將此項工作看成累贅,敷衍了事,其得到的評價結果并沒有很好的用到學生發(fā)展上,而是單純的變?yōu)橐环N評價指標。
二、形成性評價形式化原因分析
由于學校、教師等多種原因導致形成性評價流于形式化,包括學校單一的評價標準和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任務繁重,應付上級檢查
學校教師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學、評價和輔導,大部分教師會將主要經歷放在教學和學業(yè)輔導上。一般而言,大部分高中還是將課程本位評定作為主要評價方式。它把教學提到最顯著的位置,注重課程目標,降低了評價的作用。例如:教師計劃在本月掌握一定的知識量,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這個過程,從而忙于完成教學任務,無暇顧及過程評價。除此之外,上級檢查也是形成性評價形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會根據任課教師的課堂評價來確定教學效果或者考核標準,這樣就加劇了個別教師在忙于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考慮上級檢查,最終導致流于形式。
(二)評價標準單一,忽視學生發(fā)展
高中階段,由于升學壓力的增加,終結性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的比重。學校教師更加關注學習成績在評價教學中的作用。研究者調查發(fā)現,大部分高中在確定學生成績時,通過多次成績的平均數來確定名次。這樣的評價方式單單從學習成績的角度來分析和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那些可以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標準。如: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團結能力等方面。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唯“分”是從,將學習成績無意識中看成了唯一的評價指標。為了達到這樣的評價指標,學校、教師、家長等必然會忽視學生長遠的發(fā)展?jié)撡|,麻木的追求高分數、高指標。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形式化。
(三)反思意識薄弱,忙于成績測評
俗話說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發(fā)展而評價。一些學校將評價結果作為一種判定學生“好”、“差”的標志,這樣做使得評價結果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沒有深入到評價結果的內在本質。一般而言,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多次完成的,其著眼點在于了解教學效果,探索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由于高中階段考試頻繁,學生忙于應考,教師忙于改卷,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學生和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分析、探究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三、解決形成性評價形式化的措施
形成性評價需要以學校為主體,學生發(fā)展為導向,發(fā)揮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力量共同創(chuàng)建完整的評價體系。完整、健康的評價體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和發(fā)展。
(一)設置多元評價標準,重視學生發(fā)展
學生的成長不僅包括知識的增長,更多的在于能力的發(fā)展。根據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九種基本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不同的智力組合的,必須對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都給予充分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因此,多元評價標準可以滿足不同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需要。學校、教師可以將學生成績和平時表現各占一半作為設置評價標準的基礎,平時表現又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展示、團結能力、想象力發(fā)展等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唯成績論,將學生平時課堂表現、活動參與、紀律遵守等非成績因素引入過程性評價中。
(二)鼓勵多方參與評價,重視不同意見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知識并得到成長,學生通過聽教師的講解發(fā)展自身。同樣在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評價來及時改變自身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評價來判斷自身發(fā)展情況。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學生和家長對于學校教育有了新的理解。開放性已經成為當代教育一個顯著的特征。學生、家長也在不斷的尋求積極參與學校評價中來。在這樣的形勢下,研究者建議將個別評價指標可以下發(fā)給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有更多的積極性參與到校園學習建設中來。如:設置在家表現登記表;學生之間無記名評價等。
(三)淡化量化成績評比,增強反思意識
成績評定在中學階段一直被一些學校看做主要教學任務之一,甚至犧牲學生和教師的課外時間來抓教學成績,其結果是加劇學校和學校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不健康的競爭關系,最終忽視了反思自身教學問題,麻木的追求數字成績。過程性評價關注教師、學校在學期過程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標準并不會與學校教學任務形成沖突。成績評比僅僅是過程性評價中一項要求,當學校、教師將主要經歷投注于其中時,必然會降低對其他內容的關注,更何談反思教學。學??梢酝ㄟ^教師崗前培訓、教師進修、閱讀有關教育理論書籍等方式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過程性評價中來。同時,做好反思記錄,將教師實際行動應用到教學環(huán)境中去。
總而言之,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評價方式,意在使師生能夠及時了解到教與學的進展情況,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性評價形式化不但不能幫助學校很好的發(fā)展學生,反而會成為一種阻礙,抑制學校評價體系的發(fā)展。學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統(tǒng)一、完整、健全的評價體系。注意將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有意識的去發(fā)展教師形成性評價能力,做好評價反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