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霞
摘 要:高考改革方案出臺,課堂教學改革持續(xù)進行,堅守課堂陣營,優(yōu)化課堂教學或許是一劑良方。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在“十二字方針”中重點提出“合作學習”的課堂,以問題為導向,讓課堂內(nèi)容充分、自由、奔放,以問題為依托,尋找學生知識的增長點,同一課堂問題設置的優(yōu)良與否直接影響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探討的意志努力,只有找對題、找好題,才能讓學生在合作的課堂上煥發(fā)生機,讓學生靈活有效應對各種變革。
關鍵詞:合作學習;課堂問題;問題設置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5-029-2
一、何事下問
2016年2月江蘇高考改革方案在社會各界的觀望、關注中塵埃落定,2018年始,新高一學生將不僅面對考試分數(shù)、分值占比、錄取方式等完全不一樣的高校招生考試模式,更在自主選課、特長培養(yǎng)等方面掌握了大權。變革,是社會進步的先聲,更是一場不容小覷的挑戰(zhàn),教師、學生,在“脫胎換骨”的高考模式前都略顯“惶恐”。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如何利用伽利略的這根不變的桿杠撬起不停旋轉的地球?課堂——緊盯課堂,改良課堂,優(yōu)化課堂,或許可以安撫我們一線師生的惴惴不安。
其實,從2014年起,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就開始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在《2014年南通市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簡稱“十二字方針“)的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十二字方針不僅弱化了教師的“霸權”地位,更突顯出“合作學習”在整個課堂上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傳統(tǒng)的學生話語權缺乏、思考能力弱化、學習積極性挫敗的課堂相比,新課堂在“合作學習”的交流中讓學生慢慢走向“生”“存”“長”……
二、問之有理
《指導意見》中提出“合作學習”指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進行互動交流。在《指導意見》之后的課堂教學評價表中,要求學生在有效先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而適當合作、主動交流、大膽質疑、認真傾聽……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自我發(fā)展,應該引導兒童自己去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的多?!焙献鲗W習,正是讓孩子在“撒腿跑”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良途徑。
有效合作一定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展開,只有有價值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主動地分享知識、經(jīng)驗和智慧,在彼此的分享中,學生會贏得肯定,獲得滿足,“要我學”自然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認識同伴和自我的意識得以大幅提升,課堂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進而順應了2018年江蘇高考改革對學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問”在課堂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學”與“教”始終圍繞課堂進行,只有立足課堂,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從情緒、行動到思維積極參與進課堂,只有學生做得多、想得多、辯得多才能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增長。
那是一節(jié)組內(nèi)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蘇教版《史記》選讀本上的一篇《管仲列傳》,因文言知識較為簡單,學生自行梳理,組內(nèi)互相答疑,教師點撥總結一順溜完成,完成對文本文字的理解后,學生開始文本研習,教師在PPT上展示了三個問題,本人仔細觀察了一組坐在我旁邊的學生的表現(xiàn),其中學生在兩個問題的合作討論上的表現(xiàn)給了我極為深刻的印象:問題1.請根據(jù)第一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管仲的生平事跡?;?分鐘左右的時間自行在書本劃,很多孩子還邊比劃邊自言自語,慢慢開始有些孩子托著下巴看小組內(nèi)其他同學,似乎在瞄著他們有沒有完成,接著組內(nèi)所有成員腦袋湊于一點,開始“研討”某一位同學用紙條寫下的答案?!皺M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維,組內(nèi)6位同學爭辯不斷,甚至在“困”和“窮”兩字上爭論,通過查古漢語字典才發(fā)現(xiàn):“困”與“窮”的區(qū)別不大,側重于困窘、不得志,而另一個“貧”則側重缺衣少錢,其中兩位女同學還把這兩個字整理在了自己筆記本上……第一題合作完畢,教師引導學生將管仲定位為社會最基層成長起來的“高級干部”。問題2.我們?nèi)绾卧u價管仲這個“平民高干”?(提示:依據(jù)文本,抓住人物的各種表現(xiàn),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來考查)3分鐘過去了,4分鐘、5分鐘過去了……組內(nèi)同學抓耳撓腮,文本上整行整行的劃線,與第一題討論時的“熱鬧”與興奮相比,第二題學生表情明顯焦灼,課堂很安靜,偶一組內(nèi)傳來稍有爭議的聲音,其余小組立馬倚身、伸頭、側耳,似乎想窺聽出解答此題的錦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從教師在小組內(nèi)不停的踱步這一信息中明顯傳遞出教師對學生在合作探討中解答此題的不甚滿意,壓抑的氣氛漫延至整個課堂……最后,在學生匆匆的閱讀中,在PPT倉促的“喂食”中,師生在慌亂中將課堂推進至下一環(huán)節(jié)……
在同一個課堂的兩個不同問題,為何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課堂氛圍?前者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后者卻冷場于合作探究?
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熱鬧喧嘩還是陰沉寂寥?虛假繁榮向來不受歡迎,但落寞的課堂也難免讓人詬病。在課堂的合作探究中,如果教師對問題的設置過于膚淺,進而組織討論,看似給課堂增加了“人氣”,實則學生的思維仍然是僵化的,學生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淺嘗則止于你一句我一句的書面應答。反之,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太寬泛、太深奧,甚至學生本身對問題具體的指向性是什么都不知,學生盯著文本無從下手,思索討論都無得其果,合作探究必然陷入尷尬寂寥,長此以往,大大打擊了學生對課堂問題探討的意志努力。
課堂《管仲列傳》上的第二個問題:我們?nèi)绾卧u價管仲這個“平民高干”?(提示:依據(jù)文本,抓住人物的各種表現(xiàn),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來考查)對此題的探究為何陷入僵局?首先,學生對德、能、勤、績四字的概念是模糊的;其次,對這四字的劃分范疇是混淆的;再次,要從文本中找出管仲的表現(xiàn),并進行區(qū)分也是困難的,文本對管仲生平的描述,比如管仲為齊國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既能體現(xiàn)出“能”,也能體現(xiàn)出“績”。問題寬大,概念模糊導致學生對問題的探索障礙重重,各抒己見、相互探討也就難以再現(xiàn)了。
四、“題”在何方
按照學生心智成長的規(guī)律,只有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和探索,才能獲得遠比灌輸更有效的知識,而這樣的問題設計必須有章可循,方能激發(fā)出學生智慧的火花。
合作學習探討的問題一定是緊扣課程標準的,而且是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所在,教師問題的設計應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三維目標,學生討論的過程就是完成本堂課教學目標的過程;其次,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可過于淺顯,亦不能模棱兩可,更不可無跡可尋,合作學習的課堂依附的問題在具有思考力的同時,一定要有明確的探究方向;再次依托文本,精選具有可攀爬的問題,適當增加問題的生活性、趣味性、熱點性,讓問題來主動吸引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如能問得巧、問得活、問得新,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處于最佳狀態(tài),對優(yōu)秀問題的優(yōu)秀解決完全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先賢的話敲醒了一群埋頭苦干的師生,在知識瞬息萬變的當今,在變革無處不在的當代,在知識至始至終都濃郁的課堂,或許只有借助問題,在合作學習中求同、存異,在問題探討上對話、交流,只有師生、生生間對課堂問題充分、自由、奔放的解讀,彼此的思想才能不停交接、交換……才能讓課堂這一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始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