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影
【摘要】 “學講計劃”的有效實施,為傳統(tǒng)教學注入了新的理念與新的教學形式,它提倡學生不但要會學,還要會講,讓學生經(jīng)歷了從“會學”到“會講”到“會用”的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使很多教育者關注的構建“活”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現(xiàn)實. 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數(shù)學學講計劃的具體落實進行了研究與思考.
【關鍵詞】 數(shù)學課堂;學講計劃;有效落實;方法
如何讓抽象且枯燥的數(shù)學文字與符號“活化”成一首動人的樂曲,打動學生心靈,激活學生思維,讓理性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充滿感性的思維樂園,是很多數(shù)學教育者最關注的課題. 自“學講計劃”被實施于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們感受到了學生們的可喜變化,他們積極了、主動了,興趣高了、思維活了、創(chuàng)造力提升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變化是短暫的,不能夠得到持久保持,所以學講計劃如何在初中數(shù)學中有效落實更值得思考,教師在教學中應怎樣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進行培養(yǎng)?怎樣做才能夠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手中?怎樣才能夠讓學生學得快樂,講得到位,用得得當?本文結合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對學講計劃的具體落實進行了嘗試與思考.
一、關于怎樣“學”
“學”是學講計劃中的關鍵一步,只有讓學生學得懂,他們才會講的出. 這里所謂的“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到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去掌握到最好的學習方法. 就如讓大部分學生都“頭疼”的平面幾何知識,公式多、概念多、定理多,面對這樣的難題,學生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這種低效率方法,甚至是無用功. 所以在類似這樣的教學中,要靠教師的“講”,帶動學生的“學”,讓他們在不斷實踐中獲悉更多的方法. 如在講有關幾何的例題時,教師可以重點對解題方法與思路進行講解,然后將思考的時間交給學生,對于學生思考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示范解答,給學生提供多種方法,如借助直觀圖形進行講解,或者通過配圖后留下“空位”,讓學生自動填補的活頁練習等等,讓學生在多種練習方法中培養(yǎng)興趣,增強自信,在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將教師的方法轉化為自己的方法,當他們再次遇到幾何方面的難題時,就會思路清晰,方法得當.
二、應該如何“講”
“講”既代表了學生的一種能力,同樣也是學生“學”成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 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忽略讓學生“講”的環(huán)節(jié),只顧自己講,學生聽,剝奪了學生表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的機會與權利. 學講計劃重點推出了“講”的教學理念,就是提醒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暢所欲言、表達交流的機會. 如學習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可以安排大家做一個課前五分鐘演講,演講的主要內容就是談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其中一名學生的“演講”非常精彩:“我認為審題應該是解題的第一步,審題主要是要將題目本意先弄清楚,如果在這一步遇到困難,畫圖、表格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那么開始解題時,關鍵的是找出方程中的等量關系,這是第二步,怎樣找?找什么?就是動用我們的智慧找到那些藏起來的等量關系;找到后就可以設未知數(shù),列出方程了;那么第四步就是求解,然而自己的結論正確嗎?這時需要解出答案之后必須進行檢驗,看是不是該方程的解,是不是與題意相符;最后一步,那就是正式解答了,注意一定要帶上單位哦,不然就功虧一簣啦!”這么精彩的演講過后,同學們在這么精彩的演講中,學到了如何解決該類問題的思路、方法與知識,加深了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并在傾聽的同時,完成了知識的轉化與內化,這對幫助學生們構建起完整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有著重要促進作用. 而通過學生的“講”,也架設起了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在他的引領下,舊知回顧與新知引入進行了“無縫對接”,這與教師的“講”顯然產(chǎn)生了不同效果.
三、做好“學講結合”
“學”與“講”只有進行完美結合,才能夠真正達到學講計劃預期的效果. 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先給學生們構建一個生活情境:“我班36人要租車去郊游,可以租用的一種是能夠坐8個人的車,另一種是可以坐4個人的車,如果保證每輛車在不超載的情況下都正好坐滿人數(shù),你能找到幾種方案?”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由結組進行討論,派出代表匯報. 學生們非常踴躍地找到了五種方案,而其中某小組的“直觀數(shù)學式子”表示法非常好:
“將8坐大車設為X輛,將4坐小車設為Y輛,那么就會得到‘4X + 8Y = 36,這樣求解非常簡單了. ”
教師表揚并提出:“該小組直接用數(shù)學語言代替了文字語言,用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解決了很多問題,可是從方程來看,這個解應該是無數(shù)個,為什么大家只找到了5種方案?”
“啊,X,Y必須是整數(shù)!”
“X不能等于零!”“不對,X可以等于零,但X與Y就應該為非負整數(shù)!”
“同學們說得都不錯,所以我們現(xiàn)在再回過頭看,我們到底要在這道題中找到什么?”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非負整數(shù)解!”
“那么,‘4X + 8Y = 36這個方程......”
“可以直接簡化成為‘X + 2Y = 9!”
“太棒了,你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捷徑!”
一堂成功的數(shù)學課不會只聽到一種或者兩種聲音,而應該是多種聲音并存的,有質疑、有討論、有講解、有爭辯,才能夠說明學生們大腦在不停地動轉,他們的思維始終處在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
怎樣將學講計劃真正的落到實處,就要運用教師的智慧,將學與講結合起來,形成以“學”助“講”,以“講”促“學”的局面,讓“學”與“講”真正成為撥動數(shù)學課堂快樂音符的指揮棒.
【參考文獻】
[1]孫紅.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貫徹"學講計劃"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6).
[2]朱鵬飛. 初中數(shù)學“學講計劃”中教師角色定位研究[J]. 數(shù)理化學習,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