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影
【摘 要】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十分重要,高中教師要注重豐富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將閱讀教學滲透到常規(guī)教學中,開展閱讀專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繼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能力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73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生活,每個人的身邊都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如何從這些信息中提出有效信息,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對現(xiàn)代人的生活至關重要,而這直接取決于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閱讀也是一個現(xiàn)代人所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為了實現(xiàn)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表達能力,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視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豐富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
一個人對某些信息的獲取能力,不僅取決于閱讀材料本身的性質,還取決于這個人對于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背景知識越熟悉,也就越容易提高對信息的處理效率,更快進入閱讀狀態(tài)。如以名著閱讀《紅樓夢》為例,學生在初次接觸《紅樓夢》時,很容易被書中復雜的人物關系擾亂閱讀思路,不容易了解文本所體現(xiàn)的思想,以及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難以掌握文本的深度內涵。而當學生了解到作者曹雪芹寫作此書的人生經歷和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時,就能引起學生對書中命途多舛的人物產生共鳴,主動走進書本,走進作者。
閱讀教學也是一樣,當學生了解了與閱讀材料相關的知識背景,如作者、內容、寫作方式等等,就能迅速調動以往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形成積極的閱讀活動。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僅要牢牢掌握課本上的知識,更要主動吸收生活中的知識,多讀文學名著,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其閱讀能力才能有顯著提升。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多與社會相聯(lián)系,吸收優(yōu)秀的、健康的知識,主動建立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就能夠對不同類別的知識進行分類處理,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為課堂的閱讀教學做好準備。
二、將閱讀教學滲透到常規(guī)教學中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師生不僅需要完成對課本的學習,還需要提高作文的寫作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等等,然而學生的閱讀練習時間十分有限,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豐富閱讀材料。而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課本中所選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也具有一定藝術水準,并且適合學生的閱讀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教師也可以將課本中的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材料,這不僅能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還能夠提高對課本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可將課本中的課文按照文體進行分類,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類,也可按照題材進行分類教學,如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根據(jù)不同類別的文體或體裁展開相關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各類文體的特征,如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當學生在面對閱讀材料時,能夠根據(jù)此文章的類別形成初步的認識,需要重點了解什么,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輔助信息,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教師根據(jù)具體課文的特點按照文體和題材,有目的有針對地進行教學,將閱讀教學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接受能力和處理能力。
三、開展閱讀專題教學
相對于常規(guī)教學,專題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專題教育的所選的教材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階段性,適合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而且專題教育能夠更為系統(tǒng)地講授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常規(guī)語文課之后,一定要專門抽出課時開展閱讀專題教學,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精加工能力。所謂精加工就是對文本信息的深度處理,不僅要掌握文章大概、文章思路,更要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與深意。教師可通過提問要求學生復述文本大意,概括主旨思想和寫作思路,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句,了解作者的寫作深意等,每次訓練的時間定好,每周一到兩次,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另外,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展開速讀練習??荚嚨臅r間有限,留給學生進行閱讀的時間自然也十分有限,如果學生的閱讀時間過長,則會耽誤學生的做題速度。因此,教師在倡導學生精讀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速度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字數(shù)的文字材料的閱讀,學會篩選關鍵信息,提高學生對文字的處理能力。另外,就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而言,教師可根據(jù)考查的題型分為概括文章類、思想感情類、關鍵詞句分析類等幾大題型類別,對學生進行專項練習,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特殊詞句的領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考試成績。
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較低,較難解讀文本的深層意思。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孔乙己是這樣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狈治鲞@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同學們在分析這句話的時候,答案各種各樣,或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形容孔乙己的潦倒卑下”,“魯鎮(zhèn)的人沒有人情味”等等,但是很少有同學能全部答出要點。筆者分析原因時,發(fā)現(xiàn)主要是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不足,難以從多種角度切入問題,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對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總結和分析,善于引導學生的不同回答,從句子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其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與文章主題的關系,句子本身的修辭方式等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并給予作答。另外,發(fā)散思維還要注意區(qū)別不同類型的文章,例如在記人文章中其關鍵句大多與人物的性格相關,在記事文章中多表達某種道理,或者共同表達某種感情等。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時一定要緊密貼合文章的類型和主題,結合上下文和題目的要求,思維不能漫無邊際,否則很容易模糊答題要點。
總而言之,閱讀既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精心挑選閱讀教學材料,組織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和獨立閱讀的能力,提高對文本的精加工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