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良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中的地理教學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人教版教材的普遍應用,使地理教學更加注重人性化。
【關鍵詞】高中地理 改革創(chuàng)新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09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深入時期,教育的改革已是大勢所趨,無數(shù)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征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汲取了一大批過往教學的經驗,并在舊的教學方法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把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推向了高潮。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主陣地,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素質,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密度一定要增大,方法要更加高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時間里,既要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又要把各個知識點所涉及的習題給學生練習到位,從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效率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備課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出現(xiàn)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的差異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因人而異的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第二,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又要合乎學生學習的邏輯順序。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地理課程內容進行系統(tǒng)地梳理,分析各部分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鎖定知識的“生長點”,對選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和合理地組織與安排,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
第三,教學過程設計凸現(xiàn)“動與導”。在教學進程的編排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上,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為學生提供有助于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
第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第五、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為他們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
二、注重課堂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所以在課前就要設計問題:一是設計的問題應揭示出教材或學生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矛盾。學生才能產生認知心理上的不平衡,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二是這個有矛盾的地理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就是將問題設計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既需要學生深思熟慮,又是力所能及的問題。只有這樣的問題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師生共同討論、探究。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認知結構上的矛盾,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發(fā)現(xiàn)新授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經驗不相一致時,會對新授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發(fā)地參與課堂學習中來。
例如,在學習時區(qū)與日界線時,我舉了一個例子:“當一艘遠洋客輪自東向西經過日界線時,恰好有一對孿生姐妹降生于日界線兩側,結果是先出生的為妹妹,后出生的為姐姐。”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的爭論,有的學生甚至認為我說錯了。我告訴學生:“這都是日界線惹的禍。”學生立即興奮起來了,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演示,討論和總結,將時區(qū)和日界線這一地理難點輕松地拿下了。問題使學生的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將知識難點變成了有趣的故事,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又一個高潮。
三、注重反思
反思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huán)。有效的教學反思,不僅要反思教學中的成功做法,把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掌握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方法記錄下來,用以指導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還要反思教學中的失敗之處,不斷反省“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學習、改進教學方法,利用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
記得有一次上“熱力環(huán)流”這一節(jié)課,課前我精心制作了課件,課堂上通過鼠標點擊,演示了氣流運動狀況和等壓面變化狀況。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板書設計,沒有師生、生生的共同探討,課堂氣氛沉悶,檢測效果也差。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的失敗在于過度依賴了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更有實效的教學方法。失敗的教訓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要考慮采用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方法,更科學、更合理的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還要通過反思后學習者彼此之間的相互評價,自我評估和小組評估,使學習者學會客觀的評價自我,評價其他學習者。
這次活動課題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對教師角色的把握上面,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知識權威,是處于“中心”的地位,而活動中教師的角色變?yōu)椤爸笇д摺?、“幫助者”、“導航員”。如何更好的適應這種角色的變化,既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放羊”。
總之,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愛學;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學;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不斷更新觀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牢記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原則,整合多元學習方式,勇于實踐,積極反思。重視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性,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的實用性,重視地理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拓展學用渠道,真正使有效教學顯實效。注重課前、課堂、課后三條主線,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