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彬
【摘 要】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應當回歸生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理念不斷發(fā)生變化,在教學中注重文本知識基礎上加入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將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生活化教學 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03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涵蓋了大量的文學知識內容,同時,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獨特之處,還在于語文文本作品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情感因素,學生在長時間的語文文本的閱讀熏陶中,可以獲得自我情緒上的感染和情感、價值觀念上的提升。
實際上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往往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基礎知識層面上,在很多學生看來語文學習是為了應對語文高考試題,他們對于語文作品中具有的對個人性情的陶冶所發(fā)揮的作用知之甚少。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語文作品的理解,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明白生活化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能夠恰當地應用這一教學方式,以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首先,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而采取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就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壓力,這種壓力的形成主要由于以考試為學習目標的學習壓力。教師執(zhí)著于對知識的講解,學生枯燥的學習知識,無法獲得語文作品的情感體驗,缺乏對選文的體會,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就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學生感到舒心的情況下能夠提高對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并在教學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其次,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念的形成。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實際層面上,對于課文內容的深層含義以及文本能夠產生的促進人的心靈、思想提高的文學性因素,很少給予重視,尤其是在對文言文的學習中。
比如在學習《赤壁賦》一文時,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集中于對某些段落的背誦和默寫以及對文中基本的文言詞匯、文言句式的學習和掌握上,而對于文中發(fā)出的光陰易逝的感慨,以及人生處世的頓悟的內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和體會。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恰能夠通過對知識的深入講解和學生的情感帶入,使學生獲得深層的情感、價值觀念方面的收獲。
最后,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體現教學的現代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應當發(fā)生新的變化,人文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是真正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的教學方式,更是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恰是這一教學內涵的傳達途徑。
從這個角度來講,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正是考慮到了語文教學的長遠發(fā)展,為此,教師應當恰如其分的運用這一個“新”的教學元素,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第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加以實現。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存在很多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尤其是語文課本選文中與現代生活貼近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其中包含著太多與現實生活接近的場景或故事,這也正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形象化的表達。語文是一門包含了很大分量的情感因素的學科,而情感因素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引起人們的共鳴,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文本作品中的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激發(fā)學生共同的學習情感。
比如在學習《祝?!芬晃臅r,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是否見過冬日雪天乞丐的乞討生活,他們的眼神與祥林嫂的眼神有什么不同之處,是否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風俗習慣等問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思考祥林嫂的生活處境,以對祥林嫂的遭遇進行深入理解。
第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拓展生活化學習的教學途徑加以實現。實現生活化學習的途徑有很多,具體來講學生可以通過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網絡途徑加以實現,為此,教師可以規(guī)定學生通過寫觀察日記的方式,對社會人情世事進行詳細的觀察和體會。在語文作品中有很多小說涵蓋了大量的社會化信息,尤其是那些描述社會風情以及人物的內容,學生的日常觀察會增強他們對小說的理解深度。
教師還可以通過和家長合作,讓學生在家庭學習中看相關的知識競賽相關的節(jié)目;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利用網絡搜索學習相關的資料,比如在學習《祥林嫂》這篇小說的時候,由于時代的因素學生可能很難了解民國時期的社會發(fā)展情況以及政治發(fā)展的情況,就會造成學生對文本理解上的隔閡,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與魯迅相關的生平經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情感傾向。
第三,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演練的方式加以實現。間接地情感體會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親身體驗的方式更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情感共鳴的產生。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親身的參與到對文本的演繹當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祥林嫂》這一小說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話劇的飾演。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話劇演練的時候,要加強自己的引導作用,盡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來學生自己掌握話劇演練的節(jié)奏。詳細來說就是要讓學生自己進行話劇劇本的編排,并自主選取合適的角色,讓學生在承擔自主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對文本的深切體會。
總而言之,教師恰當地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會帶動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最終將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迎來語文教學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