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松
[摘 要] 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要求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尊重每位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獨特的個體基礎上,走近學生,傾聽學生心聲,幫助并引導其健康快樂成長。本文以一次市區(qū)兩級心理劇比賽為契機,采取質(zhì)化研究的方式,抽取樣本,進行訪談、觀察并分析,探尋培養(yǎng)學生心性品質(zhì)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 訪談 傾聽 觀察 共情 質(zhì)化研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班主任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弊鳛橐幻嘀魅?,筆者以心理劇比賽為契機,引導學生基于班級學生個性差異大心理訴求多元的情況,創(chuàng)作出題為《我們沒有什么不同》的校園心理劇。此劇創(chuàng)作靈感來于曲婉婷的同名歌曲《我們沒有什么不同》,講述一位被孤立的優(yōu)秀生和一位后進生,各自為自己的煩惱不能解決而苦悶,后來兩人在班長的建議下去心理老師處尋求幫助并最終在老師引導和同伴幫助下,兩人互相幫助、鼓勵,重新找回自信并回到集體懷抱的故事(見圖1)。
在探究過程中,筆者采用“目的性抽樣”中的“最大差異性抽樣”方法,依排練和比賽進程,逐步抽取最具代表性的同學作為本文研究樣本(見圖2)。
在第一階段以全體參演學生為樣本進行訪談、觀察,收集原始材料;第二階段,保留新任班長王青為樣本1,排除優(yōu)生陳宇、黃怡,保留更有代表性的新轉入優(yōu)生張婷為樣本2,排除中等生張妍妍保留性格鮮明單親學生楊曉琪為樣本3,保留活潑好動后進生李建為樣本4;第三階段,分析比較后得出同為優(yōu)生的王青和張婷具同質(zhì)性,保留張婷為樣本1,依次保留楊曉琪為樣本2、李建為樣本3(上述學生均為化名)。因文章篇幅所限,把訪談、觀察和分析作以下呈現(xiàn):
一、傾聽,叩開心靈第一重門——克服困難 凝心聚力
訪談問題1:在排練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和體驗?
樣本1,張婷:在排練的時有些場景演的不到位,大家反復地排練。我認真揣摩自己飾演角色,站在“吳靜”的立場上,將自己置身于場景中。同時,班長真的很棒,李建很搞笑且“小聰明”,老師也沒平時那么嚴厲,聽的多,說的少。
樣本2,楊曉琪:剛開始排練的時候大家一起認真討論劇本。只是一開始男主角李建很安靜,慢慢地他也加入討論。這個愛耍寶的“二貨”要演一個自卑文弱的C等生,而張婷本色出演沉著冷靜的學神副班長。劇中主題歌我不喜歡不想唱。最后,在主編班長大人的“催逼”下才記住。
樣本3,李建:剛剛開始校內(nèi)排練時我沒有想法的,跟著劇本走。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平時嚴厲的老師、一本正經(jīng)的班長和高傲的學神原來也很可愛。漸漸地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最后還幫老師改起劇本。原來我也行的!開心!
觀察:
樣本1,張婷:新轉來的張婷同學與同學接觸的并不多,同學們對她并不了解。但她真的很認真,無論是排練還是平時學習。她也漸漸的和劇組的同學有了交流。
樣本2,楊曉琪:沒想到平時大大咧咧的楊曉琪排練時很較真。沒有很多的戲份,但每次她的表現(xiàn)都很出彩。和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有交流。唱歌是她強項,但記不住歌詞,鬧了些笑話。
樣本3:剛開始時李建畏首畏尾,表情僵硬。同學們幫助下漸入佳境,有時還有自己的想法。老師建議聽他想法改劇本,他更來勁了,休息時在一旁很自言自語比劃著揣摩角色,讓人忍俊不禁。下課一直吵鬧的他開始漸漸消停了。
分析:為了共同的目標,隨排練的逐漸深入,孩子們的表演越來越“走心”。平時很少交集的同學開始互動,有時還會爭論,時不時擦出“火花”。和老師的交流也漸漸多了起來,李建很有想法,張婷和老師說話也不像以前那么小聲。教師更多的是傾聽,適時給出建議,使學生個性特點和劇中人物吻合。
二、激勵,叩開心靈第二重門 —— 牛刀小試,信心大增
訪談問題2:代表學校參加區(qū)級校園心理劇比賽前后你的感想是什么?
樣本1,張婷:比賽前,有些緊張,攥緊了手里的劇本,心里默念著自己的臺詞。直到上場,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氣,總算完成這場表演。比賽的結果有些出乎意料,居然是一等獎!因為之前看到其他校隊的演出,他們都很認真地在詮釋著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原來我們也很強啊。還有,定制的戲服很漂亮,喜歡。
樣本2,楊曉琪:不斷改編的劇本使“于瑤”的級別從開心果升級為班花級的開心果。時間越來越緊張,每天除了學習,剩下的時間都在對臺詞,體會情感中度過了。睡前復習的課本也變成了臺詞。比賽時我用余光瞄到了評委微笑,感覺自己一下子有了信心。知道是一等獎時,感覺自己飄上天了。太開心啦!哈哈!
樣本3,李建:我們順利通過學校的選拔賽后,又排練10多次,不斷改劇本,有點煩。在老師們的爭取下,學校為我們量身定制了超贊的演出服。到了賽場后我有點興奮也緊張,上場前還和大家對臺詞,真怕拖了大家后腿。不過比賽中我們都發(fā)揮的很好,獲得了一等獎。太贊了!老師們表揚了我們,超開心。當然,我也有過煩躁,幸得老師及時鼓勵打氣。得改?。『?!
觀察:
樣本1,張婷:比賽張婷很認真、具有奪人眼球的吸引力,較好地完成了劇中吳靜的“張婷版”,這也算一種不小的突破。由于有時間多與同學們排練、相處。張婷在班中也放得開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也多了,正一點一點地融入這個不太熟悉的大家庭。比賽獲獎并要代表區(qū)里進行比賽時,臉上出現(xiàn)少有的笑容。大家也漸漸知道她成績很棒,說她是“本色出演”。
樣本2,楊曉琪:楊曉琪是一位活潑樂觀的同學,在排演前期有不少笑場,大家都擔心她會“舊病復發(fā)”,功虧一簣。恰恰相反,正式比賽時她鎮(zhèn)定異常,很快進入角色,表情,動作,聲音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只是短短的一瞬,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比賽結果后她很開心,但不像以前那么瘋瘋癲癲了。
樣本3,李建:頻繁枯燥的排練讓李建漸漸失去耐心,表現(xiàn)出煩躁情緒。老師適時鼓勵,同學們的真誠幫助讓他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在區(qū)級比賽中發(fā)揮出色。在獲得區(qū)一等獎后,開心,自信,走路時也不再總是低著頭。
分析:學生的交流互動少了剛開始的磕磕碰碰,更多的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十幾歲的孩子如綻放的花朵,成功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但煩躁氣餒時有發(fā)生,老師應該循循善誘,適合引導,不斷激勵。
三、共情,叩開心靈第三重門 —— 天外有天,看淡得失
訪談問題3:你對參加市級比賽的感受是什么?
樣本1,張婷:市級的比賽更加緊張,尤其是在后臺看到了上一隊的表現(xiàn)。他們演的真的很棒,觀眾的情緒都掌握在他們的手里。輪到我們的時候,后臺有點混亂:話筒沒電了,道具沒安排好!手忙腳亂的收拾著,匆忙的開始第一幕的劇情。雖然不是一等獎,但心里還是很開心。辛苦的排練,費心的修改,我讓“吳靜”越來越形象。雖然心理劇落幕了,我們收獲多多。同學們的“心”越走越近。
樣本2,楊曉琪:在知道要代表區(qū)參加嘉興市比賽,身為開心果,排練休息的時候也會唱歌說笑話讓大家放松。比賽時是冬天,卻像火爐照耀一般,暖洋洋的。結果出來不盡如人意——市級二等獎,大家小失落。但想想也挺棒??!
樣本3,李建:請來了兩位音樂老師來擔任表演指導,賽前給每個演員都化了妝。到達賽場后,我們看其他學校精彩表演頓感壓力山大。雖然我們表演還算順暢還只取得二等獎?!叭送庥腥?,天外有天”,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失望!但覺得老師們挺開心,表揚了我們。我覺得老師也很關心我哦。
觀察:
樣本1,張婷:經(jīng)歷調(diào)整后,張婷所要記憶的、準備的也就也就更多了。尤其她是主角,比其他人更辛苦,可就依舊不是阻止她在市里比賽時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比之前 的“吳靜”更有靈氣、更具特色。平常也開始參與劇本的創(chuàng)作、探討,對人物的挖掘。著不但加深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也使她自己更開朗,更具有思考能力。同學們對她的看法發(fā)生了不小的改觀,為她取得的成績而驕傲。
樣本2,楊曉琪:市級比賽與學校的比賽時間隔得并不遠,由于得了第一名,大家都是滿懷信心的去應對市里的比賽??尚睦砝蠋煾嬖V了她們一個驚人的消息,這次的劇本需要完全編排一次,但她并沒有就此放棄,反而更加努力的去完成。當面對其他隊伍時,她緊張過,氣餒過,可她還是盡忠盡職的比完賽。當?shù)弥鞘欣锒泉剷r,有些小失落,但很快釋然了。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精神值得學習,愿她能把它傳給全班的同學。
樣本3,李建:劇本雖然改動不大,但這次的準備時間很短。所有人都覺得很不安。作為男主角的他,自然也就承受更大的壓力,眾人都認為他肯定會抱怨。畢竟平時是連作業(yè)都無法用心完成的人??沙鋈艘饬系模邮芰怂械膭”景才拧D婢持许斪×藟毫?,像個男子漢。比賽結束后,所有人都如釋重負,這其中也包括他。從那一刻起,他完成了“扮演鄭浩”這項艱巨的革命任務。賽后,有時也耍寶,可對學習認真了些,也安靜了許多。
分析:每個人對待比賽結果的態(tài)度不盡相同有小小失落,有感覺良好,亦有大失所望。這些都是學生心理性格在具體事物上的投射。但無論是哪種,這些都是孩子們真實的心理體驗,是成長。教師應該能感同身受,理解、寬慰,適時正確引導,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
四、結語:有教無類,且行且思
“雖然沒有天生一樣的, 但在地球上我們是一樣的”,心理劇主題曲唱出了每位同學的心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因尊重每一位具獨特個性的學生個體,關注他們點滴成長和進步,傾聽他們心聲,適時鼓勵和幫助,不斷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作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和見證者,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作以下思考和嘗試:
首先、我們應主動交流 ,學會傾聽 。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特點,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需要我們認真傾聽學生心聲。傾聽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傾聽是師生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交流。傾聽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接納,贊賞與鼓勵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教師的一門藝術,一種責任和態(tài)度。唯有傾聽,才能體察學生心靈深處的心性品質(zhì)。
其次、我們該細致觀察,適時激勵。作為教師,除了用耳傾聽外,還應學會用眼觀察,應有敏銳辨別能力,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及時加以鼓勵,更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滿懷信心和期待地關愛學生,使其體驗得到肯定的喜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主動交流的興趣和參與能力。
再次、我們要以生為本,巧妙共情。共情也指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我們應該在傾聽學生觀察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能和學生心領神會;能夠設身處地地體察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與學生感同身受,尊重與接納學生并誘發(fā)學生的良善品行。
最后、我們需有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價值中立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在師生交流互動過程中教師總是獨斷專行,強加意愿,學生則不可能袒露心扉,甚至阻抗現(xiàn)象。教師堅持價值中立態(tài)度,還可以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精神和自信心。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德育角色,可以采取“心理培養(yǎng)+道德教育”模式,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沈蘋.行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
2楊勝麗.采擷細節(jié),期盼花開[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
3李佳慶.生動、互動、主動:基于“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心理分享模式的構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
4周鵬.積極心理學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3)
5朱娟.共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8)
6李藝敏,李永鑫.青少年人際關系能力對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心理科 學,2015(1)
7陳向明. 教師如何作質(zhì)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