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英潔
摘 要:根據(jù)少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運用快樂教學法,進行少兒聲樂的呼吸、氣息、發(fā)聲、發(fā)音、吐字、咬字等訓練,提升他們的專注力和美學欣賞水平,從而促進少兒的多元發(fā)展。
關鍵詞:少兒聲樂訓練;快樂教學;多元發(fā)展
顧名思義,聲樂即人聲的音樂,是藝術化的人聲歌唱,是通過音樂的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給人聲注入藝術生命的活動,使其具有審美價值。因此,聲樂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從藝術的角度而言,它承載著音樂的意義,承載著情感的價值和美學的取向;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它包括了物理力學、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基本原理。少兒時期是人生中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孩子們常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內(nèi)心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聲樂的“樂”字本身也有“愉快”“歡樂”的意思,剛好與這個時期的孩子吻合。但他們又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其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都極不成熟,好動、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等“通病”,同時他們的聲帶比較脆弱,不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會導致聲音嘶音甚至失去良好的音色。而聲樂訓練沒有器樂訓練那樣直觀,學生只能通過聆聽教師的演唱和從教師的語言中,去理解發(fā)聲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
根據(jù)少兒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筆者運用快樂教學法來進行少兒的聲樂訓練,訓練他們學會正確的語言發(fā)音、正確的發(fā)聲、正確的呼吸等,從而促進他們傳播真善美、提升專注力、培養(yǎng)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的多元效應。
一、快樂教學應用于少兒聲樂訓練實踐
1.運用身體感觸法,學習氣息訓練
剛接觸聲樂的兒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地運用氣息。因此,在氣息訓練過程中,我將日常生活中如吹蠟燭、打哈欠等例子,讓學生親身體會這種狀態(tài)。并告訴學生,氣息的保持就像充了氣的氣球,不能松懈??墒撬麄冊跄芾斫?,于是就讓孩子撫摸自己的肚皮和教師去撫摸孩子的肚皮,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從而陳述自己呼吸時身體器官的變化特征,用這種親自體會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形象地解釋了呼吸的原理。正如巴葛亞洛蒂(Pacchiarotti)說的:“懂得呼吸和發(fā)聲的人,就懂得唱歌?!焙粑歉璩纳⒒A和動力,沒有正確的呼吸方法,將使得呼與吸失去平衡,氣息失去良好的控制,呼吸力度與聲帶閉合的張力失去協(xié)調(diào)。
2.運用趣味教學法,學習發(fā)聲訓練
發(fā)聲訓練是少兒聲樂訓練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ɑ,o,e,i,u,v”教學訓練對于少兒來說,會感到枯燥無味。于是,我就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很遠的地方,讓孩子把他們喚回來,讓孩子大開口喊“媽媽”,叫“爸爸”或打噴嚏等形象化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把傳統(tǒng)的練聲曲目mi---ma----改成了“媽媽快回來”“大西瓜、ɑo、ɑo、ɑo”……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教學訓練,學生學得到位,學得開心,發(fā)聲訓練效果較好,在此基礎上,講究“共鳴”,讓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后圓潤飽滿,保護嗓音。
3.運用口型變化法,訓練咬字吐字
唱歌和說話一樣,同樣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要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我采用口型變化法,帶領學生朗讀歌詞,然后學生模仿的方式來學習。如:帶有ɑ韻母的字,要求口型為ɑ。如果帶有o韻母的字時,要求學生讀的時候口型為o。特別強調(diào)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字的口型。這樣,在唱歌詞的時候就能自然地做到咬字吐字。
4.運用情感交流法,訓練表現(xiàn)欲望
在少兒聲樂訓練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很多孩子在演唱中沒有感情,只是純粹把聲音唱出來。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對歌曲理解的不夠深等。針對這種現(xiàn)象,采用情感交流法讓學生知道,有感情地歌唱才能感動觀眾,演唱者的歌聲才有生命力。引導學生多聽多感受不同情緒的歌曲,說說自己的感受,訓練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讓歌唱有生命、有活力。
二、少兒聲樂訓練引發(fā)的多元效應
實踐證明,通過快樂教學法,開展少兒聲樂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巧和藝術修養(yǎng),開啟學生的音樂智能之門,還能引發(fā)身體健康、語言發(fā)音、學習專注力等方面的多元效應。
1.正確的呼吸與發(fā)聲,強身健體,保護嗓子
正確的呼吸與氣息訓練,可以提高肺活量,也使唱起歌來舒展、流暢。例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如果沒唱完就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談何表現(xiàn)。長期歌唱并運用正確的氣息訓練可以增加肺活量,強身健體,不容易生病。不少學生在歌唱中出現(xiàn)“喊聲”的現(xiàn)象。這不僅對少兒稚嫩的嗓子帶來危害,對學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樂感的培養(yǎng)和演唱歌曲的興趣,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正確科學的發(fā)音位置,音色圓潤,嗓子不容易啞。
2.字正腔圓的語言發(fā)音,表達情感,促進交流
著名聲樂教授沈湘在其《聲樂教學藝術》中說:“在人生這個樂器中,有一種獨特的功能是任何樂器都做不到的,那就是配合歌聲同時發(fā)出傳情達意的詩詞歌賦,我們通常稱為歌唱的語言。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人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強,好口才越來越被認為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有的必備能力。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深情并茂地去感染、說服別人。
3.拓展知識,傳播真善美
通過聲樂的學習,少兒可以有機會了解世界各地的歌曲作品,同時了解各個地域的地理位置、地方風土人情特色以及音樂特色,拓展知識。比如《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qū)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jié)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經(jīng)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少兒如果能準確地表現(xiàn)音樂,就能實現(xiàn)音樂的精神享受,傳播人間的真、善、美。如在教唱《賣報歌》,這首歌以樸素的語言、辛辣的筆調(diào),刻畫了舊社會賣報兒童的苦難生活,歌曲既反映了孩子們對舊社會的控訴,又表現(xiàn)了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少年兒童通過學習《賣報歌》這首歌曲,懂得了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4.提升專注力
在生活和學習中,兒童的天真與探索未知世界的想法使他們很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時常會被周圍的一些動態(tài)的事物或聲音所吸引。對于小學生而言,注意力更是尤為重要,它像知識寶庫的門戶,是順利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例如,在學習《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歌,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注力,采用讓學生聆聽不同版本的演唱,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辨歌曲的不同之處,并說說喜歡哪種演唱方式。
5.培養(yǎng)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系統(tǒng)的聲樂訓練不僅讓孩子掌握了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激發(fā)學生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學習生活中勇于探索、進取。海頓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眱x態(tài)大方,心靈充滿陽光,表面上看,演唱需要好的狀態(tài),如臉上要放松微笑,長期養(yǎng)成五官開,沒有唱歌時也給人微笑的親切感。內(nèi)在看,心情愉快才想歌唱,經(jīng)常唱歌保持愉快的心情,充滿陽光。形體上看,歌唱表演學習,協(xié)調(diào)性以及動作的優(yōu)美性。例如《生活是這樣美好》《校園多美好》《跨世紀的新一代》等這類型的歌曲學生學習后,會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具有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性格也會更加活潑開朗。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在影響年輕人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fā)展?!甭晿返膶I(yè)訓練不是為了把每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藝術家,而是讓每個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并以藝術學習為基點將藝術的精神輻射到學習、生活乃至性格形成、處世態(tài)度等方方面面。綜上所述,我們在聲樂學習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通過聲樂訓練學習技能,從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拓展多元智能。聲樂藝術,這種最古老、最有激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不僅僅在音樂的舞臺展現(xiàn)魅力,在歌唱者的心里和感官上能持續(xù)不斷地發(fā)酵高尚的藝術意趣,受用一生。
參考文獻:
[1]項亮.歌唱藝術十八講[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06:19.
[2]]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