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翔
摘 要 本文基于交互式一體機來研究小學數學互動的教學模式。以新課標為要求,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分別從構建互動課堂、構建教學資源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等四個方面來闡述,對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交互式一體機;小學數學;互動教學
1 交互式一體機與互動教學
目前,交互式教學一體機已經應用在中小學的教室中了。一體機是一種現代化的互動教學終端設備,擁有書寫、播放、繪畫、投影等多種實用功能。例如通過書寫筆可以書寫,通過多媒體功能可以播放動畫和案例,通過網絡功能可以隨時下載網絡資源。因此交互式教學一體機能夠滿足多種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能夠有利于互動教學的開展。
互動式教學不僅僅是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提幾個問題,學生回答而已。而是通過交互式一體機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形成一種互動的課堂氛圍。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可以實現人機互動,并且以師生互動為目標,提升數學教學課堂的效果效率。借助一體機,通過互動教學,可以發(fā)揮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能更好的將各種教學資源都整合在一起,更好的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
2 構建互動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在數學新課標中,規(guī)定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視對知識點的直觀講授,這樣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同時數學課堂也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和師生互動的,這樣能夠更好的活躍氣氛并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所以通過交互一體機,能夠更好的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一體機的白板可以實現傳統(tǒng)的板書功能,內置電腦還可以播放有關教學資源。 從而讓學生能夠迅速了解課堂知識點,活躍思維過程,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認識圖形》課程中,在講解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菱形的時候??梢韵葟囊惑w機中調出畫筆功能,畫出標準的圖形,講解給學生聽。講解完以后,可以要求學生上臺在一體機上畫圖,可以選擇四種圖形的一種,畫完了以后再請其他學生來判斷對錯。教師還可以通過一體機的播放功能,讓學生再看一遍剛才的畫圖過程,進一步了解對和錯的地方,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知。對于多個同學,教師也可以這樣做,可以通過分屏功能把不同學生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效率。
3 構建教學資源庫,提升教學知識容量
在新課標中,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增加了一些,但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沒有增加的,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在同樣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如果想講解多個知識點,需要帶許多資料進課堂,而且學生也不見得能接受。通過教學一體機,可以構建教師自己的資源庫,例如圖片、視頻等。
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五年級《觀察物體》課程中,教師可以先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和球體的照片,并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等角度拍攝。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先放一個立體圖形,再標記幾個方向,例如A、B、C等,再制作幾個鏈接,這樣能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不同方向的物體形狀,再講解具體的課程內容。等講解完以后,可以讓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制作小視頻,放在一體機中讓學生觀看,看完以后,讓學生現場分組相互提問,還可以讓學生在一體機上畫出正確方向的圖形,這些都可以成為互動課堂的教學資源。
4 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適應課堂氛圍
教師在上課前,都會預先備課,會根據自己的授課思路整理成教學方案。在傳統(tǒng)教學中,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一般不會有什么變化。但是在互動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會因為師生之間存在互動溝通而產生新的教學資源,而這種情況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的,同時老師也要借助這種新資源帶動課堂氛圍,因此就需要老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而調整。
在小學數學六年級《圓》課程中,教師可以先講解下圓的概念,然后通過一體機的繪圖功能畫個圓,再分析用圓規(guī)怎么畫圓。講解完以后,再安排幾個圓形的圖片,然后再提問學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圓。學生就會開始想象,例如球,杯子,碗等等。學生可能會提問,兩個圓的大小怎么比較呢。此時教師可以隨手畫兩個圓,然后通過移動功能把兩個圓的圓心都放在一起,可以得出兩個圓的半徑不同,得出半徑大的那個圓大。學生可能又會問那平時怎么去測量圓的大小,老師隨手畫兩個圓,用測量功能測量圓的直徑,得出直徑大的圓更大。
5 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中,要求數學教學活動能夠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數學學科本來就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在課程內容上要處理好直觀和抽象的關系,對于創(chuàng)造能力而言,抽象思維又是必備條件。在交互一體機上,能夠很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認識鐘表》課程中,鐘表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和鐘表有關的小視頻,然后拋出幾個問題,例如鐘表上有幾根針,指針的方向是怎么樣的,秒針、分針和時針對應的關系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先思考,思考幾分鐘以后再重新播放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鐘表的概念。當學生對鐘表有個理解后,老師可以通過一體機畫一個圓,再標上12個刻度,然后出一個時間,例如6點00分,先選一個學生讓學生畫分針和時針的位置。然后再過3小時,再選一個學生畫。當時間超過12點的時候,詢問學生時間該怎么計算。通過這樣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明白了12點以前和12點以后的區(qū)別,同樣也知道了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計時方法的概念。
6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交互式一體教學功能的探索,思考出適合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方法。從文中的四個方面筆者都進行了嘗試,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應該合理運用交互式一體機多樣化的功能,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玉華.基于交互式一體機的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2(32):74.
作者單位
江西省上饒縣第二小學 江西省上饒縣 334100